《师德师风:教育事业的奠基石》
段希琛 王菲
宁夏理工学院
(一)师德师风的定义
师德的内涵丰富多样。首先,在道德素养方面,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秉持正直、诚实、守信的原则。其次,教育情操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具备崇高的教育情操,关心关爱学生,进行有温度的教育,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再者,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注重对教学科研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担负起自己的职业责任,履行教育使命,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体现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的引导者,高尚的师德师风能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塑造学生人格师德师风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对学生人格塑造有深远影响。教师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是社会精神支柱,师德师风好坏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能公正对待学生,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教师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公平地分配资源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力量,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公平正义的种子。
师德师风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保障。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形成教育理念和风格,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践行师德师风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品德养成方面
教师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高尚师德能促进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勤学好问等良好品质,而不良师德则可能产生负面作用。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养成至关重要。一方面,高尚师德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需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教师,其所教的学生会表现出团结互助、勤学好问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强化思想引领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强化思想引领则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能够深刻领会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相关教育大会精神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抓住校长队伍,把中小学校长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校长论坛”专题之一。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校长论坛”等活动,提升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领导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2)抓住骨干教师,把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各级名优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例如,龙泉驿区教育系统在各级名优教师考核中,将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引导骨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3)抓住青年人才,在“双百计划”中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专题培训。青年人才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有助于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双百计划”等培训项目,为青年人才提供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平台。
(4)抓住党员教师,深入实施中小学校教师“双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党员教师模范。党员教师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将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党员教师队伍。
对于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学校应建立家长、学生、同行、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公平地对教师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评价。一旦发现教师存在重大师德师风问题且师德考核不合格,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在教师资格认定注册、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奖励、课题申报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以起到震慑作用。例如,在一些地区,对违规有偿补课的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教师资格,维护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警示教育,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违反师德的严重后果,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