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动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

薛小平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213151

引言:

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教育发展需求,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迫切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实验素材与生活实例,这为互动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剖析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以及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期望能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验探究中的互动应用

1. 基于教材实验的探究式互动

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单元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属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的过程转变为小组之间的互动任务来开展教学:给每个小组配备小车、滑轮、钩码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计划实验方案。在进行操作实验室时,先让小车两侧所受拉力不相等(比如左侧施加2N 的拉力,右侧施加1N 的拉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接着把拉力调整到相等(两侧都施加 2N 的拉力),记录此时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最后改变拉力的方向(例如采用斜向拉的方式),分析二力平衡条件是否被打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抛出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要是小车保持静止,那这两个力的大小需要满足怎样的关系呢?”“当力的方向不一样时,这两个力还能达到平衡状态吗?”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平衡条件。这种互动教学方式把教材里的结论性知识转化成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讨论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生活情境问题的互动

在九年级进行“电路连接”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内容,设计“家庭电路故障排查”的实践情景。具体可以这样实施:先展示一个“合上开关后灯泡不亮”的模拟电路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控制开关、灯泡和导线),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果灯泡钨丝熔断了,这时电路呈现什么特征?”“用安培表测试时,仪表的指针会有什么反应?”“要是开关接触点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应该采取哪些排查工作?”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利用电路检测器(由手工制作的导线和小灯泡构成)来模拟实际检修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调整方案”的互动探究,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故障诊断的思路。这种联系现实生活问题的互动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融合,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二)技术运用与小组协作的多维互动

1. 数字化工具支撑的可视化互动

在教授八年级“光的反射”单元时,“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实验经常遇到一个难题:传统操作中光路很难看清。为了突破这个限制,教师可以借助激光笔、量角器和手机投屏等技术改进教学: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调整入射光的角度,让反射光路在白板上显现出来,再通过手机摄像头把实时光路画面直播到教室大屏幕上,这样全班都能看清并记录不同入射角对应的反射角数值。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使用Excel 软件处理数据,自动生成“反射角—入射角”关系图,从而更直观地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数字化工具的运用使抽象的光路变得具体能感知,不仅提高了课堂互动和测量的准确性,也增添了趣味性,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互动

在九年级进行“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时,可以紧扣“动能与势能”的知识点,设计“制作过山车模型”的任务: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轨道、小球、支架等材料动手组装过山车装置。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怎样设置轨道不同位置的高度,才能确保小球顺利完成圆周运动”“小球在哪一段轨道上速度最快(动能最大)”。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别承担设计、组装、测试、记录等工作,通过反复调整和完善模型,学生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一物理现象有了深入理解。在展示环节,各个小组借助设计图说明自己的构思,并对比不同模型的运行效果。这种任务驱动的互动教学,把教材中的公式转化成了直观的工程挑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索、积极加入课堂讨论,真切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仪器,亲眼见证奇妙的物理现象。如在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眼见证白光分解成七彩光带,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学习效率也因此大幅提高。

(二)增强知识理解深度与综合能力培养

互动式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在开展实验探究时,学生通过亲自上手操作,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有了更直观地体验,从而能更深刻地把握其内在本质。课堂讨论中的思维碰撞,能促进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知识、拓宽思维。学生围绕物理问题各自发表意见,在辩论时也会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互动式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小组实验讨论中,学生与组员协作完成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面对实验难题时,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结语: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借助实验研究、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育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素养,为培育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

参考文献:

[1] 张晓刚 . 试论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 中 ), 2018, (12): 179.

[2] 丁安邦 . 浅谈互动学习在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研究中的应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35):77-79.

薛小平(1978.02-), 籍贯:江苏常州,性别:男, 最高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物理, 单位:,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