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商银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史贤良

富阳农商银行

近年来,作为一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践行“农商姓党”的政治属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中,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 + 金融”工程,积极融入城乡社区治理,与当地政府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合作新格局,实现农商银行与城乡社区治理在党建、科技、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城乡社区治理受益面,也促进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努力方向,为更好地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助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一、农商银行“党建 + 金融”模式的有效实践

近年来,党委与富阳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党建联建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党建 + 金融”工程。文件下发后,该行党委先后与辖内 23 家行政事业单位和 24 个乡镇(街道)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建关系,特别是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同时,该行派出 18 名支行行长、5名分理处主任到乡镇(街道)挂职,无缝对接乡村振兴等政府重点工作,自上而下凝聚政银合力,促进公共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均衡配置,为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保障。

(一)金融融入乡村善治取得实效。近年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充分发挥银行的社会属性,以金融赋能城乡“微治理”工作。为配合富阳区永昌镇实施乡村微治打造“永昌风尚榜”工作,该行在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推广试点中,结合“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的“三色码”评比情况,对获得“绿码”农户给予贷款优惠利率政策,起到较好激励作用。结合富阳区渌渚镇 800 余年的周雄“孝文化”传承和弘扬,该行配套推出“孝善贷”信贷产品,根据孝善积分排名给予相应贷款利率优惠,让“德者更有得”。同时,该行与富阳区委宣传部合作在“浙里办”平台上共同打造“富春风尚汇”栏目,助力全区乡风文明建设。

(二)金融融入信用建设助推发展。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社区银行,近年来,抢抓“数字政府”建设机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部分数据共享。该行与富阳区发改局建立党建联建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建设“信用评价服务平台”,搭建“企业信用评价”和“个人信用评价”两类信贷模型,使社会信用行为数据变成“可评价的信用”和“可流通的资产”,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所导致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提升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度。

(三)金融融入公共服务贴近民生。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党建联建,先后与多个政府部门达成合作,助力实现企业政银服务“一站办”、个人民生服务“就近办”。比如,在富阳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开户专窗和首贷户金融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开户和融资“一站式”服务。与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合作,推出营业执照代办实时制,实现不动产登记银行网点办理。与富阳区人社局签订“社银合作”协议,推出“社银合作”,指定全行 74 家营业网点代理15 项社保便民业务。

(四)金融融入公益事业情暖人心。为更好地为青少年和老年客群服务,加强与共青团富阳区委和富阳区委老干部局的党建联建合作,进一步擦亮普惠金融“金名片”。该行与共青团富阳区委联合开展“深化团银走亲,共建青春社区”行动,选派 100 名银行青年挂职乡镇(街道)、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助理,组建了青春记实践团、微社区宣讲团、小娘舅服务团和团青社联盟“三团一联盟”,使银行青年员工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共建者”。该行联合富阳区委老干部局在老年大学打造“银色家园”,配置包括智能柜员机、020 体验屏、智慧医疗体验机等多种电子设备,引导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定期在老年大学开设“金融讲堂”,普及金融知识,防范电信诈骗。同时,将服务拓展为健康义诊、沉淀硬币兑换、法律咨询、养生书吧等,以接地气、暖人心的普惠金融服务,致力于使“养老”变为“享老”。

二、农商银行“党建 + 金融”存在的难点堵点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升。部分支行党支部对“党建 + 金融”理解片面,缺乏长期主义思想,党建与业务融合载体单一,特色化不够,存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格式化、走过场现象。一些党组织未将党建引领体系等嵌入业务工作,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长效机制还需完善。党建共建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系列工作,存在顾此失彼和运动式等现象,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主要原因是考核体系尚不完善,农商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还不能与时俱进,没能把各项业务指标的下达与“党建 + 金融”无缝对接。

(三)科技支撑仍待加强。在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重视数据对于战略方向制定、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从中寻找能够帮助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而农商银行的大数据建设尚不完善,与政府部门的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存在数据源准确度低、数据挖掘意识不强、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缺乏等问题。

三、提升“党建 + 金融”实效的几点建议

(一)在金融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上要有新作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离不开文化振兴,作为农村地区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积淀最坚实的农商银行,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进一步发挥好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员的作用,要加强与乡镇(街道)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助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并结合金融知识进万家、普惠金融大走访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小品、动漫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金融知识普及、金融反诈宣传、普惠金融政策解读等融入百姓生活,构建起和谐、健康、文明的农村金融环境。

(二)在金融助力生态环境建设上要有新作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加强与乡镇(街道)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积极对接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级道路扩建、村庄生态修复、村落景区建设、农村“厕所革命”项目工程,提供信贷支持、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着力清脏、治乱、增绿,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和谐统一。

(三)在金融助力城乡社区治理上要有新作为。积极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基层党建、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场景为纽带,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信息共享、智能门禁、无感停车、社群公告等社区公共服务,满足居民享受高品质社区生活的刚性需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党建联建,积极对接人社、医疗、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拓展以医院、民政服务为代表的高流量场景,为本地居民和新城市居民提供包含便捷医疗支付、电子医保卡、居民证照办理等便民金融服务。要发挥众享空间、银色家园、丰收驿站等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广泛开展涵盖文体、教育、娱乐、商务等主题的多样化社区运营活动,积极培养忠实客户。

(四)在金融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上要有新作为。要通过“党建 + 金融”,依靠政银“总对总”合作获取海量公共数据,通过加强政府系统数据与银行自有数据融汇融通,实现市政公共数据资源在各部门、层级、区域联通共享,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在风险建模、客户画像、客群分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客户身份认证、账户支付、融资授信等金融服务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着力缓解信息不对称、客户服务成本高的难题,以科技赋能城乡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迎合科技金融变革浪潮,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工具,加速推进业务前端改造,优化升级自助服务、远程服务设备,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并完善“错时服务”机制,为金融服务突破物理网点局限提供有效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