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立德树人思想指导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熊宏键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526200
一、引言
班主任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学生成长的重要纽带,既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又要引导学生精神成长。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德育引导对其形成健全人格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明确为教育根本任务,既传承传统教育精髓,又契合新时代培养要求。初中班主任需探索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班级管理实践,避免德育流于形式。本文结合一线经验,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相关德育路径,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参考。
二、立德树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1. 立德树人是贯穿学生成长的实践指南,强调“立人先立德”,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
2. 初中是学生“三观”形成关键期,他们对社会有独立思考却缺乏成熟判断,易受同伴影响。如某班学生模仿网络不良用语,班主任通过“语言文明”班会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正是其具体体现。
3. 从教育目标看,立德树人指向全面发展,“德”是统领。跟踪调查显示,初中时主动参与公益、体谅他人的学生,高中更易适应集体生活,印证品德培养的奠基作用。
4. 面对网络信息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班主任需传递正确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建立理性价值坐标系,这是立德树人应对社会变化的现实意义。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级德育工作思路
初中班级德育工作需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将立德树人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行为,可从四方面展开:
(一)培养自我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生自我意识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反思”转变,班主任应引导其学会自我管理。某班设计“成长档案袋”活动,让学生每周记录 3 件“做得好的事”和2 件“需改进的事”并随机分享,如学生反思拖延作业影响小组进度,通过自我记录与同伴反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还可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如某班制定“手机管理公约”时,学生提出“课间可使用 10 分钟,需提前报备用途”,既满足需求又培养规则意识,让学生理解“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二)深化思想教育,筑牢价值根基
思想教育应贴近生活,避免说教。可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国庆节组织“我家的爱国故事”分享会,学生讲述亲人参军经历、展示与国旗合影,体会家国情怀并非抽象概念。
针对热点问题开展“微辩论”,如围绕“‘追星’该不该追”,引导学生明确真正的偶像是能带来正向激励的人,在思辨中形成正确价值判断。
(三)提升文化素养,厚植人文底蕴
文化素养是品德养成的载体。通过“每日一诗”“经典共读”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如某班结合同桌借文具矛盾,解读《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尊重他人的文化根源。
关注学科德育融合,如数学课堂强调“诚信填报”数据,生物课关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文化素养培养渗透各学科。
(四)拓展社会实践,强化责任担当
社会实践是品德养成的“练兵场”。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养老院慰问、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某班学生为老人读报后感悟“帮助他人比玩游戏更快乐”。
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班级责任田”活动,将绿植、卫生角分配给小组负责。有小组因忘浇水导致绿植枯萎,班主任引导讨论“责任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在失误中理解担当。
四、立德树人理念下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将德育思路转化为实际成效,需依托具体策略,结合初中班级管理特点,可从四方面推进:
(一)制定系统化的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需避免“碎片化”,应有明确目标与阶段安排。班主任可按初中三年成长规律制定“阶梯式”计划:初一侧重“适应与规范”,培养集体意识;初二侧重“思辨与责任”,引导关注社会;初三侧重“理想与担当”,助力规划未来。
某班德育计划细化到每月主题,如九月“相识与包容”、十月“爱国与传承”等,各主题配套具体活动。实施中需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如学生对“红色故事”兴趣不足时,可邀请老兵进校园增强感染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级氛围是德育的“隐性课堂”。班主任应摒弃“权威式”管理,建立“师生平等”沟通机制。某班设立“每周树洞”信箱,学生匿名提困惑,班主任选取共性问题引导全班讨论解决,既保护隐私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班规制定体现“共同约定”原则。如某班讨论“课堂纪律”时,学生提出相关规则,班主任仅补充特殊情况处理方式,让学生在遵守规则时感受尊重,内化规则意识。
(三)设计多样化的德育主题活动
活动是德育的“载体”,需形式多样、贴近学生。除常规班会外,可创新形式:“情景剧表演”演绎校园场景以明确行为边界;“微视频创作”记录身边美德瞬间并讨论其意义。
某班“21 天美德挑战”效果显著,学生自主选择挑战内容,通过打卡分享进度,以习惯养成促进品德提升,更易被初中生接受。
(四)建立协同联动的家校合作机制
德育需家校“同向发力”。班主任应搭建沟通平台,某班每学期初开“德育共育”家长会,说明活动意义,邀请家长写“品德评语”,形成评价合力。
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沟通,如某学生常迟到,班主任家访后与家长约定对策,同时安排同学提醒,效果显著。还可组织“亲子德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发挥示范作用。
五、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立德树人工作,本质上是“用心灵引导心灵,用行动影响行动”的过程。它要求班主任既要有教育理念的高度,又要有扎根实践的温度—— 既能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出发,又能关注学生的一句问候、一次弯腰、一个微笑等细微之处。
当“成长档案袋”里的反思越来越深刻,当“责任田”的绿植越来越茂盛,当学生在日记中写下“我想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立德树人的种子便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既是班级管理的价值所在,也是教育者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具体回应。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唯有始终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完善,才能让立德树人真正成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灯塔。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
[2] 鲁洁。德育原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高德胜。新时代德育的守正与创新 [J]. 教育研究,2021 (5):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