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与小学适应性能力的衔接机制探索
秦雁
高平市新新幼儿园 山西晋城 048400
引言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幼儿在成长道路上一次重大的转折。它代表幼儿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游戏为主的自由探索转向系统化、规则化的课堂学习。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入学适应不足会导致幼儿在衔接阶段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厌恶、逃避学习等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自主游戏作为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兴趣驱动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幼小衔接教育实践。本文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围绕自主游戏如何提高幼儿适应性能力的衔接机制展开探讨,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
1 自主游戏与小学适应性能力的衔接价值
1.1 缓解入学焦虑,顺应幼儿发展规律
自主游戏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避免过早的学科化教育对幼儿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通过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体验与探索,逐渐形成对学习环境的安全感,在幼儿园阶段的日常教学互动中预先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
1.2 促进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自主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情境中自主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1]
1.3 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教师在设计自主游戏的内容时,可以考虑为幼儿准备详细的游戏任务清单还有给游戏设下时间限制,这样能促使幼儿思考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游戏任务,并针对游戏任务进行步骤设计,清楚自己需要在什么时候需要完成哪些内容,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幼儿逐渐养成正确处理学习任务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当前衔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早学科化,忽视幼儿全面发展
如今有很多家长有着要让孩子们赢在学习起跑线上的心态,过早让幼儿接触难度过高的阅读和算术知识。这类超前教育以纸笔练习和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幼儿在学习探索的初期真实的兴趣。不少幼儿会因为过早接触大量枯燥的学科知识,在升入小学后表现出学习倦怠心理,甚至产生讨厌学习的情绪。
2.2 游戏活动流于形式,缺乏自主性
许多幼儿园会把自主游戏纳入教学内容规划。但到了现实,许多自主游戏的开展往往没有办法达到教学目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活动规则与内容基本全由教师设计,很少让幼儿参与其中。具体的活动流程通常也只是走过场,幼儿只能被动加入。这种乏味无趣的游戏形式没有办法满足幼儿表达需求的同时,还容易打击他们日后参与其他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3 家园合作不足
许多幼儿园缺乏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教师很少能得知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也难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并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这便导致衔接教育难以保持家庭与园方的一致性。[2]
2.4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互动过程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如今许多教师在设计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适应衔接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层,在设计自主游戏时缺乏系统的规划还有过于注重教育目标的达成。他们在设计自主游戏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幼儿才是游戏参与的最重要主体,片面追求幼儿对于学科理论的掌握,却忽视了幼儿在生活自理、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等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难以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3 自主游戏与小学适应性能力衔接机制的路径探索
3.1 转变教育理念,突出适应性培养
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转变对幼儿的教育思维,重视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课堂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理解自主游戏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比提前掌握小学知识更重要。
而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抛弃幼儿之后会独立适应环境的过时观念,应积极主动帮助孩子们事先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环境。这需要教师立足于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为幼儿打造适宜的游戏环境。除此以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心理特征,在设计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角度,在游戏内容中加入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满足幼儿在新环境中的情感诉求。[3]
3.2 创设真实情境,循序渐进帮助适应
真实情境的模拟可以帮助幼儿内心建立起安全感,帮助他们消除在升入小学一年级时可能对全新环境产生的恐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小学体验日”活动,和班里的孩子们共同设立活动规则,布置标准课桌椅、黑板、上下课铃声,让幼儿提前体验一次“真正的小学生生活”。活动中可以安排简短的课堂、课间活动和自主管理环节,例如整理文具、排队上下楼梯等。在设计模拟课堂前,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分配角色,自己决定谁当“老师”谁当“班长”、“学习委员”还有“纪律委员”等小学才有的角色。通过模拟小学课堂和小学日常活动的流程,可以让幼儿提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此外还能让他们对此前没有接触过的小学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减少他们对全新环境的恐惧。[4]
3.3 在游戏中融入规则与时间意识
相较于幼儿园,小学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更严格的时间管理要求以及需要孩子们更加遵守规则,而自主游戏则刚好可以成为提升这些能力的工具。教师可以在自主游戏中加入计时器和任务清单,把游戏任务时间倒计时和游戏内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清楚地给孩子们展示出来,通过日常游戏让幼儿潜移默化养成时间观念与规则意识。相较于传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对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提出批评,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3.4加强家庭与园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可以和家长建立联系,在幼儿园离园后和家长们积极沟通孩子们在园的活动表现,告诉家长哪个孩子需要鼓励与表扬,哪个孩子还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需要家长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家长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线下活动方案,共同组织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让家长逐步参与到衔接教育中,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趋于一致,这样幼儿即使在不同环境中也能快速习惯学习节奏的转变。
3.5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自主游戏理念正确地应用衔接教育实践中,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环境的适应性过渡。而针对一些教育理念落后与能力不足的教师,园方应适时安排他们接受全新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开展衔接教育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的自主游戏模式对于幼儿适应性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也让幼小适应性能力的衔接机制探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园方、教师与家长多方应该重视学前儿童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但因为缺乏相关经验的借鉴,在探索衔接路径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容易遇到过早学科化导致幼儿全面发展受阻、游戏活动流于形式让幼儿缺乏参与意愿,还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等诸多问题。这需要从教师与家长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适应性培养、创设真实情境开展自主游戏以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改变,增强幼儿的思维创新与活动实践能力,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缓解入学焦虑,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适应性能力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郑惠容 . 以自主游戏为基寻幼小衔接之道 [J]. 家长 ,2024,(13):49-51.
[2] 周盛斐 . 自主游戏助力幼小衔接 [J]. 家教世界 ,2024,(21):12-13.
[3] 徐静 . 游戏化识字教学在幼儿向小学过渡中的效能与运作机制探索[J]. 考试周刊 ,2024,(50):160-163.
[4] 耿丽萍 . 自主游戏与幼小衔接:从游戏到学习的无缝对接 [J]. 家长 ,2025,(01):157-160.
作者简介:秦雁,(1992.4-), 女 , 汉族 ,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 山西省晋城市,中小学二级,待上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