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技术赋能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作者

刘宏荣

山西省洪洞县第一中学校 041600

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 2025 年实现 " 三全两高一大 " 发展目标,其中 " 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 成为核心指标。在高中英语学科领域,传统教学模式面临三大挑战:其一,统一化教学进度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其二,语言实践场景匮乏导致 " 哑巴英语 " 现象普遍;其三,教师重复性批改工作占据 60% 以上课时,制约教学创新空间。AI 技术的介入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可能,深圳罗湖外国语学校等试点校的实践显示,AI 赋能可使教师备课时间缩短 55% ,学生口语表达流利度提升 42% ,形成 " 技术增效、教师增能、学生增趣" 的三赢局面。

1AI 技术赋能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意义

AI 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创新意义具有多维性与革命性。从教学效率维度看,AI 实现了备课资源的智能生成与精准匹配,教师可快速获取分层教案、动态例句库等,将备课时间大幅压缩,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与个性化指导。在教学方法层面,AI 构建的虚拟语言环境与智能问答系统,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学生能在沉浸式场景中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在实时互动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破解“哑巴英语”难题。

2AI 技术赋能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2.1 个性化适配性:精准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AI 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深度解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水平与兴趣偏好,构建动态更新的个体学习画像。例如,在词汇学习中,系统可识别学生高频错误类型(如易混淆词对“affect/effect”),自动生成定制化练习,并推送包含目标词汇的个性化阅读材料,使学习内容与难度精准匹配学生“最近发展区”。此外,AI 还能根据学习进度智能调整训练节奏:对基础薄弱学生采用“小步快跑”模式,通过高频短时训练巩固知识;对学有余力者则提供拓展性任务,如模拟联合国辩论、学术写作指导等。

2.2 场景沉浸性:构建真实语言运用环境

AI 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室的物理限制,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多模态、强互动的语言实践场景。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单元时,AI 可生成 360 度全景虚拟场景:学生佩戴VR 设备后,仿佛置身于亚马逊雨林,通过语音指令与虚拟向导对话,完成“调查非法伐木”任务,过程中需运用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实时评估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即时反馈(如“建议使用‘deforestation替代‘cutting trees’以提升专业性”)。这种沉浸式学习使语言学习从“符号记忆”转向“情境应用”,学生能在真实语境中自然习得语言,显著提升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

2.3 数据驱动性:实现教学决策科学化

AI 技术通过全流程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教学提供量化依据,推动英语课堂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系统可自动记录学生的课堂互动频率、作业完成质量、测试错误模式等 200 余项指标,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例如,在写作教学中,AI 不仅能统计词汇丰富度、句式多样性等表面特征,还能通过语义分析识别逻辑漏洞(如论点与论据脱节),并生成改进建议。

3 核心应用场景与创新策略

3.1 智能写作辅导:从语法纠错到逻辑优化

AI 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与深度学习模型,为学生提供全流程写作支持。在基础层面,系统可实时检测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时态混淆)、拼写错误及标点误用,并标注错误类型与修改建议,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问题。进阶功能则聚焦于逻辑与表达优化:AI 分析文章结构后,会提示段落衔接不足(如缺乏过渡句)或论点支撑薄弱的问题,并推荐同义替换词汇(如将“good”升级为“beneficial”)和高级句式(如将简单句改为定语从句)。

3.2 虚拟口语陪练:模拟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

AI 驱动的虚拟口语陪练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情感计算与场景生成技术,为学生创造低压力、高互动的口语实践环境。系统内置 300 余个日常交际场景(如餐厅点餐、机场问路)和学术讨论主题(如气候变化辩论、科技伦理分析),学生可自由选择角色(如顾客、研究者)与对话难度。

3.3 个性化阅读推荐:精准匹配认知水平与兴趣

AI 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历史、测试成绩、浏览行为等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阅读偏好模型,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送。系统不仅考虑词汇难度(如区分 CEFR A2-C2 级别)、文体类型(如新闻、小说、科普),还深度挖掘主题兴趣。

3.4 教学数据分析仪表盘:赋能教师精准决策

AI 驱动的教学数据分析平台可整合课堂互动、作业提交、测试成绩等全维度数据,生成可视化仪表盘,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教学痛点。仪表盘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学情热力图用颜色标注班级知识掌握情况(如红色代表“时态混淆”高发区),个体成长曲线跟踪学生进步轨迹(如某生“听力理解”从 60 分提升至 85 分),资源使用报告显示教材、微课的利用率(如“虚拟现实语法课”被85% 学生重复观看),预警信号灯标记潜在掉队学生(如连续3次作业未提交者)。

结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正在重塑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链条,从资源生成到评估反馈形成完整闭环。深圳罗外等校的实践证明,当 AI 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核心环节时,可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跃升。但需警惕技术至上主义倾向,始终牢记”技术为用、教育为本”的原则,在算法效率与人文温度之间寻求平衡。未来,随着教育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 AI 算法的迭代升级,人机协同教学将迈向更高阶的智慧教育形态,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单设计研究. 史珺 ; 徐永军. 江西教育 ,2025(04)

[2]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助推英语教学乘风破浪. 李翔. 陕西教育( 教学版 ),202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