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素材之跬步,致中考之千里
时光
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
摘 要: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压力如影随形,时间格外紧迫。而广东语文满分120分,作文占50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考作文的备考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时,可以利用主题分类与整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素材进行归类筛选、调配、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中考作文素材 分类积累
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要求。语文中考作文宛如一座必须攀登的高峰,而丰富的素材积累则是攀登途中不可或缺的装备。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素材的点滴积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未来的长远发展。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当前素材积累的现状与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寻更为有效的素材分类积累方法,助力九年级学子在中考作文中踏出千里之途,书写出精彩华章。
一、作文写作“教”于“学”常见的缺憾
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题材陈旧,题材空洞,脱离生活的情况,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这件事,让学生做积累,抄写好词好句,背诵优秀作文、写周记随笔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素材的储备,但却容易让学生陷入模式化。在考场上,面对千变万化、灵活多样的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感到思绪混乱,束手无策,缺乏对素材的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广泛收集有价值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看似单一,实则丰富多彩,他们每天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蕴含着无数生动、真实且极具感染力的素材。只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挖掘、筛选。
二、中考作文素材的挖掘与分类积累方法
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研读,发现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大量中考考场作文题目的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作文命题的趋势所在,以“我”为中心的导向。根据出题规律和事物的特点划分,可分为“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类别。
下面,笔者就从这四大核心素材角度,总结在常见主题中如何指导学生挖掘和积累作文素材。
(一)“我与自己”写作素材的挖掘与分类积累
在中考作文素材的分类中,以“我”与自己为核心的素材涵盖了成长、梦想、奋斗、青春、自我风采等多个主题。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自我、审视内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内省意识,可以采用回顾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和转折点。如第一次独自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经历的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成功克服内心的恐惧去尝试新事物等,并引导他们分析这些经历对自己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帮助他们发现那些潜在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我与他人”写作素材的挖掘与分类积累
对于“我与他人”为核心的素材涵盖了亲情友情、平凡人物等主题,对于九年级学生需要挖掘一些新颖的素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拓宽观察视野和思维。在亲情方面,鼓励学生不仅关注日常的关爱与支持,还要留意那些细微却独特的瞬间。比如,与父母一起观看老照片时,通过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从而展现出不同以往的亲情维度;还可以让学生回忆家庭聚会中长辈们讲述的家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不仅是生活中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传承与交流。
(三)“我与社会”写作素材的挖掘与分类积累
“我与社会”的主题可分为“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追忆乡情”等,尽管学生生活较为单一,但仍有方法挖掘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比如,家庭中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团圆饭、端午节包粽子等;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诗经》等,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参加传统文化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素材。
(四)“我与自然”写作素材的挖掘与分类积累
关于自然的素材积累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增添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这一材需引导学生发展身边自然之美。用敏锐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知周围的一花一树、一虫一鸟。仔细观察苔花努力绽放的姿态,感受木棉高大挺拔的强大生命力,在短暂生命里热烈唱歌的蝉,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书写在自然生物身上获得的启示、鼓舞与力量。
三、利用素材簿分类积累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应“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梳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分类整合、积累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资料仓库。
(一)按专题分类,整合素材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时,可以利用主题分类与整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素材进行归类筛选、调配、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依据初中常考作文的出题规律,协助学生构建分类体系。以“我”为核心,横向按照取材角度除以上四大类别,还可以分出目前较为热门的“我与科技”“我与未来”等。在这几个核心素材之下,再对应细分常考的主题,“成长”“梦想”“青春”“平凡人物”“亲情友情”“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追忆乡情”“感悟自然”等;“我与科技”类别可包含“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组合。
(二)利用素材簿有效记录作文素材
九年级学生在面对中考作文时,有效记录整理素材并搭建好积累的支架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一本专门针对中考复习的素材簿至关重要。由于九年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素材都进行详细记载。因此,可以将生活中那些有趣且富有道理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记录。每周保持记录三、四件,在记录时,需记下素材梗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触动点以及事件的大致过程,同时也要写下自己的感悟。 总之,通过建立素材簿、深入整理难忘素材以及反复回顾运用,做到“心中有术,手中有策”,为中考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头脑风暴丰富素材簿的内容
“头脑风暴”的方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时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定期对素材进行回顾和温习,既能强化记忆和理解,又能丰富素材簿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将某个素材雕琢得更趋向细致、具体、合理。比如有学生提到“周末出游”这个素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描述出游的地点、具体的活动项目、家人之间有趣的互动细节,以及当时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和细化,这个素材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充满感染力。
总之,九年级语文中考作文素材的分类积累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坚持,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让我们携手共进,重视素材积累,为学生的中考作文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积素材之跬步,致中考之千里,期待学生们在中考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周华章.《中学生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探析》[J] .语文课程教学研究,2014.(01).
[3]余映曹.《我的中学作文教学主张》[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03).
[4]丁爱华.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J]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应用写作》,2017(12).
[5]课题项目:珠海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2024 年度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24ZHGHKT1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