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英语科幻小说单元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

罗振乾

庆来学校高中英语学科

一、研究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主题意义统领、语篇依托、活动驱动”。科幻题材天然具备跨学科、跨文化、跨时代的张力,契合“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三大语境,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优质载体。然而,当前课堂仍存在“碎片化讲解—机械化训练—脱离语境评价”的痼疾。基于此,我们以 Unit 1 Science Fiction 为实验田,尝试破解上述难题。

二、设计理念

(一)语言能力:词汇:掌握科幻小说相关词汇;语法:掌握被动语态的使用语篇:能够分析科幻作品的情节线和情感线;表达:能够使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情绪。

(二)文化意识:理解科幻作品暗含的现实意义,启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辩证看待科技带来的利弊

(三)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比较、对比等策略分析人物特征;能认识掌握话语标记在口语中的实际运用。

(四)思维品质:能够通过科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较好的分析作品

情节和续写故事,发展逻辑思维。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五)教考衔接:以 2024 新课标Ⅱ卷 D 篇书评、语法填空等真题为锚点,逆向设计目标与评价。

三、单元剖析

(一)主题定位

1. 本单元以“科幻小说”为主题,包括两篇科幻小说的节选,分别讲述了一位女士在测试机器人期间,爱上机器人的故事;以及一个科学家乘坐时光机穿梭到未来的故事。

2.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本单元以科幻小说家 Asimov 的名言“今天的科幻小说是明天的科技现实”开篇,鼓励学生去大胆想象拥抱科技,但是也要辩证的看待科技会带来的利弊,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的关系。

3. 主题意义:激发创新想象,辩证审视科技利弊,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向。

(二)语篇资源

阅读与思考:节选 1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节选 2 The Time Machine。

听说:TED 演讲“When AI becomes conscious”。

视频:电影《I, Robot》片段。

拓展阅读:Asimov《我,机器人》三定律。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两个科幻故事情节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第二篇中运用了很多和设备相关的词汇,可能会增加学生阅读的难度。

(四)目标体系

语言:掌握 50 个科幻词汇、10 组话语标记、被动语态 5 种拓展结构。

文化:了解 AI 发展前沿,树立科技伦理意识。

学习:掌握比较、推断、续写等策略,提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思维:培养创新、逻辑、批判三重思维。

四、任务设计与实施

(一)整体架构

(二)分课时任务

Lesson 1-2 读思:篇章理解 & 语言学习

Lesson 3 语法:被动语态

Lesson 4 听说训练

Lesson 5-6 读写训练

Lesson 7 单元检测与评析

Lesson 8 Project :design a robot or a AI device

(三)任务分层设计与实施(以Reading and Thinking 为例)

自学案:

Read the passage on page2, finish the tasks

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Draw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3.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Main idea: It is mainly about

4.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a. 1-2 A. How Tony helped Claire with her problems and how Claire

felt towards it.

Para. 3-8 B. The result of Tony living with Claire.

Para. 9 C. Why and how Tony came to Claire’s house.

探究案: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ara.1-2

Why did the Tony come to Claire’s house?

What did Tony look like?

Para.3-4

What did Tony do on the second morning?

What problems did Claire have?

Para. 5-6

What did Tony promise to Claire?

How did Tony help Claire?

Para.7-8

Why did Clarie weep?

What did Tony suggest?

What’s Claire’s response when Tony caught her?

Para.9

What did Tony do to Claire?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巩固与检测案:平板限时测试+ 即时反馈。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如果你为梦想而努力,总有一天你可能会实现它们。

她告诉她的孩子们在出去玩之前要先打扫他们的房间。

她答应在周末帮我完成我的项目。

他陪他的祖母去公园进行日常散步。

他跑得和专业运动员一样快,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正式训练。

五、评价设计

形成性:预习案、课堂观察、论坛表现、项目日志。

总结性:单元综合测试、AI 项目成果展。

多元主体:自评 20%+ 互评 30%+ 教师 30%+AI 诊断 20%。

思维层级递进: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六、实施成效

(一)量化数据

词汇:实验班平均掌握率 92% vs 对照班 78%。

语法:被动语态综合运用正确率提升 35 个百分点。

阅读:模拟卷平均得分 35,高于年级常模4.25 分。

项目:机器人及AI 设计作品2 人获校一等奖。

(二)质性成果

课堂录像显示,学生高阶思维话语占比由 11% 提升至 38%。

学 生 作 品 范 例:”The android’s eyes flickered with something resemblingpain—a programmed response, yet it made Emma question: Can circuits feel?”(学生写作训练)

访谈摘录:“以前觉得英语枯燥,现在为了让机器人独白更地道,我会主动研究地道的英语表达。”

教师反思日志:项目化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生时间管理与跨学科协作能力。

七、问题与改进

设备词汇过难:下一届将开发“术语图谱 + 词根词缀”微课,降低认知负荷。

项目设计困难:拟将项目拆分多组进行设计。

八、结论与展望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说:“今天的科幻是明天的科技现实。”我们把这句话贴在教室门口,一抬头就能看见。一个学期过去,学生渐渐明白:学英语不只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在未来世界里,做一个会提问、能表达、敢批判的“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版 2022 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2.

[2] 郭元祥 , 伍远岳 . 深度教学:走向核心素养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3] 王蔷 , 陈则航 .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三版)[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4] 葛炳芳.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10): 1-7.

[5] 赵连杰 .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 [J]. 课程·教材·教法 , 2021(5):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