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研究
程一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一、理论缘起
“职业指导”出自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1909)的《职业选择》,罗杰斯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将其延伸到职业生涯辅导。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步于 20 世纪90 年代,2007 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为全国高校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刚性约束,推动职业生涯教育从零散化、自发性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
OBE(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源自于美国学者斯派蒂(1981)的《成果导向教学管理:社会学视角》,强调教育的成果不在于考试成绩,而在于能力获取。主张真实的、可评价的学习成果,关注顶峰成果而非分数,尝试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光明网 2025 年 6 月发布的《学校生涯教育,如何“转型升级”》中引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浏览量已突破3.8亿次,相关讨论超过 25 万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政策引导、资源供给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形成多维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是政策层面构建起立体化支撑体系。继 2007 年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后,教育部连续出台“就业质量年报”“生涯教育示范校”等制度,将生涯教育纳入高校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党的二十大“就业优先战略”提出后,全国多个省份均发布省级生涯教育实施方案,如山东省明确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教学计划。从 2023 年起,要求高校从大一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分年级设立学分,课程总学时不少于 38 学时,其中线下课程课时不少于16 学时。这一举措意味着该课程学分从原本的1 学分提升至2-3 学分。
二是教育资源供给实现质效双升。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专职教师数量增长显著,直观反映出专职师资队伍的快速扩充。在专业资质方面,麦斯特(中国)相关调研显示,通过对全国 500 余所高校的调查,持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专业认证的教师占比有明显提升,体现出师资专业化水平的显著进步。
三是技术赋能催生教育新形态。“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累计汇聚岗位资源达1124 万个,新增岗位资源 744 万个,2022 届毕业生累计注册 519 万,新增注册 223 万人。主动向毕业生推送岗位信息 2192 万条次,累计推送 1.03 亿次。多所高校将 AI 生涯顾问系统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如光明网 2025 年发布的山东大学“山小芽”AI 生涯发展助手,借助大数据算力分析,深度挖掘学生在考研、保研、出国(境)、求职、考公、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覆盖 17000 多名学生,其月均咨询量达 1000 多次,系统使用率高达 92% ,经实践验证,学生规划清晰度相较以往提升了40%。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光明网 2025 年 6 月发布的《学校生涯教育,如何“转型升级”》中指出大学生规划能力参差不齐,超七成学生虽有大致规划,却仅有 13. 7% 的人拥有清晰规划及详细步骤。许多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只能借助付费咨询或盲目跟风考证、考研。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聚焦在其存在问题上: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侯捷:2022);二、教学模式单一(丁虹:2022);三、实践性不足(董俊霞:2022);四、师资体系失衡(刘雅楠:2022);五、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王旭:2023)等。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释:
一是教育功利化定位。现阶段多数高校仍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服务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忽略了该课程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塑造、长期发展能力培养等核心诉求,未能实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面。这种定位使得课程设计过度聚焦“求职技巧培训”“就业率提升”等短期目标。与此同时,在“唯就业率”评价导向下,高校更多的在毕业年级开展突击式职业教育,未能实现覆盖大一至大四的大学全周期教育。
二是学科建设滞后与师资体系薄弱。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其定位是服务就业的功能化属性,导致大多数高校现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也不具备单独成立教研室开展相关教学研究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师资队伍呈现“兼职化、非专业化”的特征,通常由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辅导员等行政管理人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这类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注定了其行政事务繁重难以深耕教学。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生涯理论训练和行业经验,导致“一对一”辅导停留在经验分享层面,难以提供专业化指导。
三是校企协同机制虚化。企业作为职业信息的重要来源,尚未深度参与生涯教育体系:一方面,中小企业因人力成本考量,缺乏接纳学生职业体验的动力;另一方面,高校与行业的合作多停留在“企业宣讲会”等浅层形式,未建立常态化的职业认知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享机制。这种“校园 - 职场”隔离状态,使得学生难以通过真实体验建立职业认知,导致规划脱离实际。
四是资源分配失衡导致区域和校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凭借政策倾斜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大量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师资力量以及相关企业,从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领域显著领先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方院校受限于地理位置、经费限制等,生涯教育明显滞后,课程讲授、校友经验分享会等常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加剧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鸿沟。
四、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提供更多保障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研究OBE 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路径。
OBE 理念强调基于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教育过程。将 OBE理念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进而实现高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就业优先的战略目标。
一是搭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在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引入模拟沙盘、翻转课堂、学科竞赛、学生研讨、参观访学、调研实践、职业生涯嘉年华等活动,打造多元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平台,让职业生涯教育课堂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实践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锻炼中转化为自我规划的实际能力。
二是基于成果导向调整教学目标。OBE 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通过学习成果反馈课堂,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顶峰成果)诉求反向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坚持成果导向,应以学生的产出成果为导向,反推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与诉求(即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选择、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聚焦于重要且核心的顶峰成果制定教学目标,排除不太必要的内容或以更重要的内容取代,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诉求,增强职业生涯选择的主动性与主导性。
三是建立校社协同育人机制。OBE 教育理念的成果导向型教学设计,本质上要求反应社会需求,要求企业、社会与学校合力共建,共同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实习、实地参观考察;邀请企业高管、风投顾问等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企业产教融合合作共建等形式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校园、企业、社会力量多方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
四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培养。高校需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专任教师比重,保证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合理和分工明确。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政策、资源倾斜,对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必要的表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交流访问,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及时了解社会对高校学生培养的期待。
五、结语
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路径优化,本质上是从目标设定到实践落地的教学路径革新,旨在通过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推动学生在理论研习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中,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主动觉醒,引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选择、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EB/OL].(2007-12-28)[2025-08-21].http://jwc.wzq.sddfvc.edu.cn/info/1955/6430.htm.
[2] 光明网 . 学校生涯教育,如何“转型升级”[EB/OL].(2025-06-25)[2025-08-21].http://m.toutiao.com/group/7519638218539598387/?upstream_biz=doubao.
[3] 光 明 网 . 山 东 大 学:AI 助 手“ 山 小 芽 ”, 求 职 路 上 解 困 惑 [EB/OL].(2025-07-22)[2025-08-21].http://m.toutiao.com/group/7529625769878766123/?upstream_biz=doubao.
[4] 侯捷 .OBE 理念在辅导员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J]. 陕西教育 ( 高教 ),2022,(04):55-56.
[5] 丁虹, 唐希. 基于OBE 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40(04):103-107.
[6] 董俊霞 . 基于 OBE 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J].北京教育 ( 高教 ),2022,(10):88-91.
[7] 王旭 , 郝晓剑 , 荆伟伟 . 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03):77-79.
湖北大学2024 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4HDXGYJ040)成果;项目名称: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程一(1994.10—),男,汉族,湖北十堰,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