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课堂实践探究

作者

王智能

中卫市第一中学 755000

在持续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高中地理教学遭遇了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亟须改变的教育现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式教学法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和卓越的教学成效,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策略,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与借鉴,探讨其应用成效[1]。

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问题意识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过渡到新课内容的学习中,还应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增强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后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使其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教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帮助学生利用大气受热原理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选择“火烧上方谷”的片段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段视频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率领的魏军引入了上方谷。在截断上方谷的出口后,诸葛亮派人发起了火攻。在司马懿感到绝望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却突然降雨,浇灭了谷中的大火,从而使司马懿父子和残留的魏军死里逃生。同时,魏军一些被烧掉的衣物碎片出现在了上方谷的顶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被视频内容深深吸引,并产生好奇:“为什么上方谷会突然下起大雨?为什么谷底魏军的衣物碎片会出现在谷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地理问题的探究中 [2]。

二、鼓励自主探究,深化问题理解层次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促使他们独立搜集资料、实证观察与数据分析,以深刻理解地理现象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规律。在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探索旅程中,教师需适时伸出援手,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和有力支持,以助力他们克服在征途中遭遇的种种难题与挑战。教师在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并成功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洋流知识的阅读资料、各类图表,以及实验所需的器材。

如世界洋流分布图、等温线图、洋流模型等,引导学生自发深入探究洋流的相关知识,这些资料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洋流的分布和成因。随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己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吗?”促使学生经由观察与剖析资料,独立归纳出洋流分布的规律。并基于问题,如“你们知道洋流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吗?能否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与集体讨论的方式,自主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比如,引导学生运用水槽、水流泵及颜料等工具,模拟洋流的流动和交汇过程。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理解洋流的运动轨迹及其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梳理自主研究得出的成果,并转化为 PPT、海报或报告等可视化形式,予以展示。在成果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学互鉴,对洋流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鼓励自主探究,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究更加深刻,同时也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促进合作交流,共解问题学习难题

合作交流是问题式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策划,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展开交流。并借助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方式,集体攻克学习中的难关。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高中地理《洋流》的教学中,在本节课上,教师首先需确立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潜在影响。随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需就指定涉及洋流的课题展开深入探讨。例如,一组学生探讨“为什么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组则研究“洋流是如何影响沿岸气候的?”通过以问题为引领,有效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与剖析,各小组需要依次登上讲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在汇报时段,可就汇报内容发问、提出疑议或增补见解,进而营造一种互动与交流的学习氛围。在讨论进行时,教师需适时进行引导,以确保讨论方向的准确性,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个人见解。例如,在汇报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变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北印度洋没有季风的影响,洋流的流向会怎样?”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在汇报交流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系列涉及洋流知识的题型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并在课程尾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共同剖析合作交流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及其应对策略。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领悟与所得,如“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季风来预测洋流的流向”“我了解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重要影响”等。通过总结反思,显著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技巧与集体协作的水平,并且在学生间开展合作交流,既能够激发彼此的学习热情,又可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技巧。

结束语

综上,问题式教学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问题式教学的基本应用方法,并根据地理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对

具体的教学策略加以改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乐 .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J]. 知识文库 ,2022,(14):166-168.

[2] 宗艳 . 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