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郁章亮 张洪洋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第二十管理区 黑龙江佳木斯 156300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单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玉米单产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且大面积单产提升面临诸多阻碍。深入研究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玉米大面积单产现状
1.1 国内玉米单产总体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玉米单产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单产差异较为明显,部分高产地区的单产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一些中低产地区的单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据统计,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高产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反映出我国玉米单产整体提升的潜力巨大。
1.2 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对比
与美国等玉米生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大面积单产存在一定的差距。美国凭借先进的农业技术、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规模化的种植模式,玉米单产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与美国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 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面临的挑战
2.1 品种问题
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基础。目前,我国玉米品种繁多,但部分品种存在适应性差、抗逆性不强、产量潜力有限等问题。一些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表现不稳定,难以实现大面积的高产稳产。
2.2 栽培技术有待优化
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地区的栽培技术仍较为传统和粗放。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不科学、灌溉管理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如精准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等推广应用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2.3 土壤肥力与质量问题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和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保水保肥能力减弱,影响了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进而限制了玉米单产的提高[2]。
2.4 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威胁
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玉米螟、蚜虫、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的侵袭。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也有所增加。这些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玉米大面积单产的稳定提升。
3 实现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对策
3.1 玉米品种改良策略
在品种改良方面,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育种研发工作。重点培育具备高产稳产特性、抗逆性强且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运用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升育种效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品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生态区选育专用品种,促进良种快速转化应用。
3.2 优化栽培技术
3.2.1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紧凑型品种适合密植,平展型品种种植密度相对较低。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提高玉米群体的光合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3.2.2 科学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时间。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注重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施肥量(商品量)33 公斤,其中:尿素 7 公斤、控释尿素 8 公斤、磷酸二铵10.5 公斤、硫酸钾7.5 公斤, N:P:K=1.8:1:0.5-1.2 。采取基肥、种肥和土壤、叶面追肥相结合,秋深施肥每亩18 公斤,其中:尿素4 公斤、磷酸二铵 8.5 公斤、硫酸钾 5.5 公斤,三分之一施于种侧下 8-10 厘米,三分之二施于种侧下 12-14 厘米。播种同时施用控释尿素8 公斤。
3.2.3 精准灌溉
根据玉米生长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进行精准灌溉。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等,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因干旱或渍水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
3.3 土壤质量提升措施
土壤改良是玉米高产的基础,应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状况。首先,通过增施农家肥、堆肥等有机肥料,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性能。其次,定期开展深耕作业,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针对特殊土壤问题,如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调节 pH 值,盐碱地则采用石膏改良,同时种植耐盐碱绿肥作物,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这些措施协同实施,可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3.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4.1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灌溉和排水条件。修建水库、水渠、泵站等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和防洪排涝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需求。
3.4.2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如播种机、收割机、施肥机等,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还能保证作业质量,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的提升。
3.4.3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3]。
3.5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与培
3.5.1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研院校为依托、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活动,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农民。
3.5.2 开展农民培训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虽然目前我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面临着品种、栽培技术、土壤肥力等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品种选育与推广、优化栽培技术、提升土壤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服务与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望实现玉米大面积单产的稳步提升。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应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 丽 . 玉 米 种 植 的 土 肥 管 理 技 术 研 究 [J]. 农 业 灾 害 研究 ,2023,13(07):38-40.
[2] 张建忠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J]. 新农业 ,2023,(24):7-8.
[3] 季佳鹏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 种子科技 ,2023,41(2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