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师多重角色初探
何华
上海契心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逐渐由“量化扩张”向“存量品质化”方向转变,关系人民生活品质的存量社区受到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溯源国内外社区规划师的角色担当,并以新华路街道的社区更新为例,从社区规划师的本职工作、外延职责等不同维度,探讨上海社区规划师在实践中的多重角色,以期为我国社区更新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上海社区;规划师;多重角色;社区更新
引言
社区规划师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英美国家战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城市病”成为城市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社区规划师这一新角色应运而生。
社区规划师是指为社区范围内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并由社区选聘的第三方人员,其职责主要包括要为街道与社区提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的技术咨询和辅导服务,普及规划相关知识并引导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工作,沟通居民意愿,辅助市、区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基层有关社区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落实群众路线等工作。[1]
在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上,我国多个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是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成果:
作为沟通政府与居民的中间人,社区规划师负责专业咨询、项目实施和公众教育,确保社区更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社区规划师通过引入和培育社会力量,增强社区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提升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进而,社区规划师通过多重角色和职责,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社区规划师是实现“有温度的城市”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中坚力量。
1、社区规划师的角色与任务
1.1 社区规划师的角色
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社区规划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社区规划师是居民诉求的“翻译官”,将居民诉求“翻译”成严谨的规划语言,转化成服务公众的项目,并有序落地。其次,社区规划师是实现项目由虚变实过程的“牵线人”,让“翻译”到图纸上的项目真正成为出现在社区里的“新打卡点”。最后,社区规划师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领航员”,社区规划师坚守专业价值观,发挥规划者的理性素质,在社区更新中实践分类指导、有机更新的规划。
1.2 社区规划师的工作内容
在社区更新过程中,社区规划师的工作任务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政策制定和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执行、社会参与和沟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监测与评估。社区规划师需要参与制定规划政策和发展战略,设计城市和社区规划方案,管理土地开发项目,推动公众参与,促进政府、社区和居民的合作,展示和科普规划知识,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可持续交通、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同时,社区规划师监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效果,收集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社区的可持续发展。[7]
2、实证研究——以新华路街道的社区更新为例
2.1 项目背景
新华路街道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包含历史街区、老公房小区和高档商品房社区等多种类型的居住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内环内典型的从生活保障向品质提升过度的成熟社区。该街道是上海第一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试点社区,致力于通过社区更新和创新治理,希望构建一个人人参与、共创美好的街区。
2.2 社区规划师的多重角色
作为新华路街道的社区规划师,曹晖和她的团队参与了新华路街道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更新历程。他们不仅是规划和设计的专家,更是社区发展的促进者和协调者,通过专业能力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社区的更新和发展。具体工作角色包括以下方面:
社会工作者,调研与民意收集:社区规划师通过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将居民的关注点和建议纳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规划设计师,规划设计实现功能提升与空间优化:社区规划师负责社区层面的规划设计工作,包括公共空间的优化、服务设施的配套等,以确保项目能够贴近居民需求。
项目工程师,项目推进与实施:社区规划师参与项目的推进和实施,确保规划方案能够落地,同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公共关系专员,社区共建参与:社区规划师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和沙龙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全过程。
活动协调员,社区营造与活动组织:社区规划师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如社区市集、文艺演出等,激发社区活力,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资源协调员,资源整合与资金筹措:社区规划师需要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包括专业力量、高校、基金会等,并探索多途径筹款模式,支持社区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政策执行官,社区治理与支持系统建设:社区规划师参与构建社区治理的支持系统,包括地方生态系统、参与式规划阵地、社造共学系统和可持续资金池,以支持社区内生行动。
不同于社区规划师侧重于规划层面的统筹与居民需求的调研梳理工作,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新华路街道的更新项目中,则更侧重于具体的设计实施与社区微更新的参与工作,如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建筑改造及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如参与新华路345弄、669弄睦邻微空间、敬老邨、外国弄堂、海富公寓亲子空间、红庄居委会等具体项目的更新改造。
2.3 项目实施效果
在新华路街道社区更新进程中,社区规划师的工作贯穿了规划制定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首先,他们与区规划资源局、街道和设计团队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了《新华街道十五分钟社区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推动微更新项目方面,社区规划师专注于小规模但精准的项目,直接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和美学水平。
其次,为了提升居民的参与度,社区规划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参与规划和更新过程,通过收集居民意见和组织讨论,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社区规划师致力于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如在番禺路217弄的改造中确保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在生态环境营造上,社区规划师通过引入绿化和美化元素,如在上生·新所二期项目中营造了充满绿意的环境,提升了环境质量。同时,社区规划师还强化了社区治理,通过参与“美好楼组”创建活动,指导和支持楼组自治,促进邻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结语
本文围绕社区规划师的定义、在社区更新中的角色与工作内容的介绍,并借助新华路街道社区更新的实证研究,总结社区规划师在更新实践中社会担当和意义。社区规划师以专业技术和协调能力,通过技术支撑、决策咨询、实施协调、行动统筹、任务清单、社会嵌入、持续赋能、行政沟通与公众协调等多方面职责的履行,助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更新实践中多重角色的总结,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与实践提供思路借鉴与价值引导。[8]
参考文献:
[1] 何爱;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城乡建设;2021年22期。
[2] 赵丹羽;上海市社区规划师制度初探——以《徐汇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为例[J].建筑技艺,2019(11):28-31。
[3] 莫霞;理论研究 | 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与行动模式研究;规划师;2022年12期。
[4] 澎湃新闻·澎湃研究所;城市治理社会化:以“社区规划师”引导社区空间治理为例;2022-06-23。
[5] 王宝强;刘昭;史书沛等.我国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设成效、挑战与体系构建思考 [J].规划师,2022(12):5-12。
[6] 赵波;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04期。
[7] 涂慧君,吕子璇,汤佩佩;社区规划师制度模式研究与实践初探——以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规划师为例[J];城乡规划·设计; 2021 年 3 月第 18 卷总第 384 期。
[8]莫霞,甘逸君,魏沅;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与行动模式研究[J].规划师,2022(1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