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探讨

作者

曹康利

利津县陈庄镇付窝小学

引言:全面发展教育中,劳动教育为关键组成部分,对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优化起着不可替代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宣称,需在学生层面推广劳动精神,启发学生尊尚劳动、看重劳动,因应试教育观念的牵掣,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出现重智育不重劳动、重理论不重实践等现象,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给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改革点明路径,本文欲先开展对“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内涵的分析,分析其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引领意义,且制定恰当的实践手段,期望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范例。

一、“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强调知行合一,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教学做合一”理念凸显学生借实践学习和运用知识,凸显知行间的契合,把该内容引入小学劳动教育范畴,利于矫正重理论轻实践之倾向,助力学生在劳动实践时感悟劳动可创造价值,通过亲身体悟树立恰当劳动观,助力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1]。

(二)重视体验感悟,唤起学生劳动热情

“教学做合一”重视借由实践体验达成情感的共鸣,小学劳动教育需助力学生在劳动里感受劳动欢悦,经历劳动的艰涩,经情境感受点燃热爱劳动的情感火苗,挑起劳动意念,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爱上劳动,造就良好劳动素养 [2]。

(三)聚焦实践能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教学做合一”强调借由实践达成能力的成长,小学劳动教育当聚焦实践能力的养成,让学生通过耕种植、制作修等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力,在合作劳动的过程中塑造团队意识,于创新实践里锻炼创新才干,提升应对实际难题能力,加大劳动教育综合成效力度。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一)开发劳动实践课程,构建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学校要把各学科资源予以整合,着眼于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主题开展跨学科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把理论学习跟实践操作融会,在科学知识掌握时提高动手操作技能,就开设“创意手工坊”选修课而言,学生在领悟手工艺文化内涵后,着手去设计与制作多样手工品,在创意实践里体悟劳动的韵味,学校依旧要与相关学科教师达成合作,推出整合语文、数学、科学等成分的综合实践尝试,引领学生于跨学科视角下认知劳动,凭借一套套劳动实践课程开展,打造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铺开的劳动教育格局。

(二)创设劳动实践情境,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

学校应凭借校园既有资源,给学生筹备种植场地、手工制作地段等劳动实践空间,开展一系列全身心沉浸式体验活动,好比学校利用空余土地辟建“小小农场”,让学生经历整地、种下种子、除去杂草、获取收成等农事阶段,经由亲身实践感受粮食产出的不易,体悟劳动造就美好日子之兴味,学校需阶段性开展“小手创造”手工制作活动,帮助学生凭借创意开发小发明,构建生活日用品、科技小创作,在创造性劳作里增强创新思维与实操能力,沉浸式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里洞察劳动意义,练就出色本事。

(三)搭建劳动实践平台,推动校内外资源联动

学校需有效整合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集合,和博物馆、科技馆这类校外教育实体开展合作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多样的劳动实操平台,不妨按固定周期组织学生“踏入工厂车间地带”,直观考察生产工序,体悟现代工业生产特征;实施“小小讲解员”志愿行动,安排学生充当社区劳动展览解说员,在与参观者的互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励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返乡投身农事劳动,在田间旷野体悟劳作不易,培养顽强吃苦毅力,校际与校外携手协作,共同为学生铺设宽广的劳动实践路径,推动学生于真实状况下磨砺意志、强化综合素养。

结束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路内含劳动教育的丰富要义,小学宜立足学生现实学情,切实把“教学做合一”理念贯穿劳动教育各方面,以知行合一方式培养学生精准的劳动价值观,借由沉浸体验升华学生劳动素养,在创新实操中磨炼学生综合素养,驱动学生在劳动育人里实现全面跃进、健康成长,致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与后续接班人。在 " 教学做合一 " 理念引领下 ,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让劳动教育在 " 教学做合一 " 理念引领下焕发时代新光彩 ,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铸魂。

参考文献

[1] 赵伟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57-164.

[2] 杨华山 . 基于“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