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路径研究

作者

黄金爽

广东广佛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631

   

引言

青年人才是国家和人民的未来,青年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培养具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的青年人才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青年精神境界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人才培养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其与青年人才培养融合的路径,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青年人才成才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重要性

1. 助力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今社会是文化多元并存的社会,青年也容易被多元文化思潮所影响。思想政治渗透到青年人才培养中,有利于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树立正确“三观”,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了解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体悟先辈伟大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明辨是非、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提升青年职业素养与责任感

青年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注重青年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思想政治培养可以树立青年的主人翁精神,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一些典型宣传、道德教育等活动使青年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其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不断努力奋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青年员工将自身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3.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青年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给青年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青年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指引,让青年能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精神状态;专业技术的培养给予青年立足社会的能力和技能,两者有机融合,培养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丰富知识基础的综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为推进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面临的问题

1. 融合意识不足

部分单位、部门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开展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缺乏与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目标融合的工作方法,导致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脱节、独立、分离,工作合力难以形成。如一些企业在员工培训中,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业务技能提升课,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辅课,缺乏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为青年员工所欢迎,不为青年员工所重视。

2. 工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由于工作体制机制保障缺位,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工作没有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工作散落于部门,部门间缺乏沟通,责任不清,效率不高。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融合工作效果的评价,缺乏全面客观、量化的指标体系,无法对工作效果进行量化,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此外,考核结果的单一性也进一步削弱了激励效果,无论是评优评先还是职业晋升,业务绩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政治表现的考核结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使得青年员工在思想和业务上共同进步的动力不足。

3. 工作载体单一

传统的青年人才培养载体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已不适合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以说教、集中学习等形式为主,单一枯燥,缺乏感召力;青年人才培养实践形式单一,缺乏与社会连接,无法发挥青年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一些思想政治学习,是领导宣读文件、学习理论,青年参与性不强;青年人才培训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无法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缺乏多样化融合载体,导致青年人才无法在真正工作场景中培养能力,锻炼能力。

三、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具体路径

1. 创新工作理念

树立“融合发展”理念,认清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将融合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纳入本单位、本部门发展规划,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践行,比如,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将青年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人才队伍发展的内容纳入到业务建设、科技建设等工作中同部署、同步开展、同步考核;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到培训的全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将青年主体考虑其中,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让工作更亲切,更接地气。

2. 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形成合力。例如,明确党群监审(人力)部的工作职责,加强人力资源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团委举办青年主题实践活动;基层组织担负着完成具体工作的职责。通过构建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工作数据共享等方式,定期开展联合调研、专项督查等,由此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管理,切实增强了工作系统性与协同性。完善评估和考核的机制,构建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思想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纳入评价的范畴,实现评价的量化。还需要将考核的成果与青年人才的晋升、奖励和培训等任务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其激励和指导的功能。

3. 丰富工作载体

运用好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多样化工作载体。创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等宣传平台,推送理论知识、先进典型、红色文化等内容,以图文的形式,使青年关注、了解和学习。举办知识竞赛、主题讨论、大讲堂、线上直播讲座等线上互动平台,提高青年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组织“青年大学习”线上答题比赛,以竞赛的形式调动青年对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兴趣。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红色故事微视频,传递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拓展线下实践载体,加强与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交流合作,为青年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在实践参与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设立青年工作室,给予青年发展空间和平台,让青年参加到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培养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4. 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融合工作队伍,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一方面,构建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者专题业务培训,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等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学者讲授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分享课程思政经验。另一方面,搭建 "党建 + 保畅服务 "" 红色高速宣讲团 " 等实践平台,组织青年骨干参与,锻炼其攻坚破难、组织协调能力,在重要节假日保畅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当先锋、作表率;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每年半年度开展一次述职评议,将青年骨干参与青年座谈会、思想动态调研、业务经验分享等任务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对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使用提拔、评先评优。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青年骨干队伍,形成 " 头雁领飞、群雁齐飞 " 良好趋势,充分发挥其在青年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5. 营造融合氛围

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塑造,可以提供利于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融融对接的因素。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搭建青年人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举办主题为 " 青春心向党 " 文艺汇演,邀请青年员工演唱、表演快闪、朗诵等反映高速公路行业先进人物事迹的节目,选树新时代青年榜样;举办篮球、羽毛球、拔河等体育竞技活动,设置团体竞技奖项,激发青年员工拼搏精神;举办知识竞赛类活动,围绕党创新理论、行业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知识等竞赛内容,采用必答、抢答、风险挑战等形式,激发青年员工学习热情和比学赶超氛围,提高青年员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中,将劳模精神座谈、岗位标兵评比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生活区宣传栏、企业办公走廊等区域,布置醒目的文化墙、配以图文并茂的宣传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先进模范事迹等,让宣传阵地形成线上线下的矩阵模式。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开设青年专属的交流 APP 或者网络社区账号,设置“意见交流”“经验分享”“成长问计”等板块,鼓励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创新想法等;线下定期举办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之间青年沙龙会议,邀请专家、行业领导参加,以座谈、案例分享等形式,让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青年学子互相借鉴;建立“导师帮带制”,安排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资深人才做青年学子的导师,在工作学习中一对一帮带,在思想引领和技能提升上给予青年帮助。

结语

青年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有利于塑造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根据时代和青年人才发展的规律,不断改进融合方式,让二者更好地融合起来,更有效地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毛若萱 . 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共青团工作融合研究 [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 2024(15):0229-0231.

[2] 冯刚 .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建构 [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43(5):44-48.

[3] 李秀秀 . 党史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J]. 黑龙江史志 ,202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