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未知条件下纯弯曲梁的的挠度计算
魏远朋 刘小妹 张鑫伟 李添 姬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一引言
材料力学中的本构关系揭示了应力与应变(力与位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规教学通常遵循“已知应力求应变”或“已知力求位移”的正向分析路径。然而,工程实际中往往需要采用逆向思维,即“由测得应变求应力”或“由位移求力”。例如:在单向拉伸 / 压缩中,轴向变形量 Δl 可通过公式 Δl=εl ,由测得的轴向应变 ε 直接求得(式中 l 为原始长度)。在纯剪切扭转中,单位长度扭转角、 θ 可通过测量与轴线成 45∘ 方向上的线应变 ε45- °求得,其关系为 θ=4ε45/ d (式中 d 为圆轴扭转的直径)
在梁的弯曲变形理论中,挠度 w 和转角 θ 是两个核心变形参数。教材中求解挠度的常用方法(积分法与叠加法)均以已知作用载荷为前提。借鉴上述逆向思维方式,本文探讨在载荷未知条件下,如何通过测量应变来求解纯弯曲梁的挠度。
二载荷未知条件下纯弯曲梁的的挠度计算
1 理论计算
材料力学中[1],计算梁弯曲变形的经典方法为积分法和叠加法。挠度 w 是衡量弯曲变形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线弹性、小变形范围内,梁的变形满足以下基本关系:

其中,ρ 为曲率半径。在平截面假设和假定梁纵向平面之间不因弯曲而相互挤压的条件下,等直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EIw′′(x)=M(x)
其中,EI 为梁的抗弯刚度。通过积分方程(2),代入边界条件,即可得到梁的挠曲线方程。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变沿梁高度方向呈线性分布:

其中, σε 为横截面上距离中性轴为 Δy 处的正应变。在实际工程中,有时难以直接获知构件所受载荷。若梁上载荷未知,则无法确定弯矩方程 M(x) ,进而无法通过积分法或叠加法求解挠曲线方程。在载荷未知条件下利用应变测量反求挠度。由式(4) 可知,应变与曲率直接相关。
2 实验方案
1 实验采用矩形截面等直钢梁,横截面高度 h=40mm ,宽度 b=20mm ,两支座跨度
,弹性模量 E=200GPa ,泊松比 v=0.3∘ 采用四点弯曲加载(如图 1 所示),在梁中部两个集中荷载之间形成纯弯段,对应弯矩 M 等于集中荷载值 P 乘以加载臂长度a。
图1 四点弯曲加载示意图

在纯弯段侧面沿梁高方向粘贴五个应变片(工作片),位置分别为:梁上下表面 y2=-y2′=-h/2 、中性层 y0=0 以及距中性层上下方 y1=-y1′=-h/4 处。另在梁的非变形区(如右支点外侧)粘贴一个应变片作为温度补偿片。由式(4) 可知 任意两点
的应变差与曲率的关系为:

此方法无需预先精确知道中性轴位置(但需测量点间距)。即使中性轴位置未知,只要测量点位置已知(可通过几何测量确定),即可由式 (5) 计算曲率 [2-3]。纯弯曲梁,各横截面曲率相等,对式(6)进行两次积分得到:

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例如,在纯弯段端点,挠度和转角通常需与相邻段协调),即可求得该纯弯段的挠曲线方程及其最大挠度值。对于简支梁四点弯曲,最大挠度通常发生在梁跨中位置。
3 实验数据
实验中固定加载臂长度 a=160mm 。对梁施加不同载荷 P,记录相应载荷下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应变测量值 ε2 和 ε2′ 。利用式 (6) 计算曲率 1/ρ ,其中y2-y2′=h=40mm 。再结合纯弯段几何与边界条件计算得到跨中实验挠度值 Wexp 。同时,根据已知载荷 F 和梁参数,按理论公式(积分法)计算理论挠度值理论挠度值 ΔΨtheo 作为对比。数据记录如表 1 所示,数据显示,在不同载荷等级下,通过应变测量反算得到的挠度值 Wexp 与根据已知载荷理论计算得到的挠度值 wtheo 吻合度非常高。这充分验证了载荷未知条件下,通过应变测量反求纯弯曲梁挠度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得到:

三总结
本文将“由应变求载荷 / 变形”的逆向工程思维引入弯曲变形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已知载荷求变形”的单一模式。通过“理论分析 - 实验设计 -动手操作 - 数据处理 - 结果验证”的完整流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弯曲变形核心概念(应变、应力、弯矩、曲率、挠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更显著提升了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培超 范志毅 刘小妹 简明工程力学 [M]. ( 第2 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祝捷 , 陈霁月 , 曹阳阳 , 王建强 , 梁书锋 , 刘谨嘉 . 从材料力学课程到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延伸教学 [J]. 山西建筑 2020,22(46):175-178
[3] 朱定国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 LabVIEW 拟合桥梁挠曲线研究 [J]. 科技研究 ,2011,12(12):139-143.
课题项目:2025 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25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