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损坏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

刘聪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中心校 273302

摘要:小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器材的正常使用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损坏的原因,包括学生操作不当、器材质量问题、管理维护不善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器材质量、完善管理制度等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实验器材的使用寿命,保障小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实验教学;实验器材损坏原因;预防措施

引言

小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器材的损坏问题较为常见,这不仅增加了教学成本,还可能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分析实验器材损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损坏的原因

(一)学生操作不当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经验和技能,往往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例如,在使用酒精灯时,可能会出现用嘴吹灭火焰、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等危险操作;在组装电路时,可能会错误连接导线,导致短路,损坏电器元件。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兴奋而粗心大意,用力过猛,造成实验器材的碰撞、摔落等损坏。

(二)器材质量问题

部分实验器材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导致损坏的重要原因。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使得实验器材的耐用性较差。例如,一些塑料实验器材质地脆弱,容易破裂;一些金属实验器材的焊接处不牢固,容易松动或断裂。此外,实验器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挤压、碰撞等外力作用,也可能出现损坏。

(三)管理维护不善

学校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器材损坏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实验器材的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如实验室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金属器材生锈、塑料器材老化;另一方面,缺乏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验器材存在的问题,使得一些小故障逐渐演变成大损坏。此外,实验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制度不完善,学生在借用和归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随意丢弃、损坏器材的情况。

(四)实验设计不合理

有些实验设计过于复杂或难度过高,超出了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损坏实验器材。例如,一些化学实验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小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容易出现试剂添加过量、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从而损坏实验仪器。

二、预防实验器材损坏的措施

(一)加强实验指导

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指导,让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可以通过示范操作、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爱护实验器材的重要性。

(二)提高器材质量

学校在采购实验器材时,要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厂家,严格把关器材的质量。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质量认证、检测报告等方式,了解器材的性能和质量情况。此外,要加强对实验器材的验收工作,在器材到货后,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器材符合教学要求。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器材,要及时与厂家沟通退换。

(三)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器材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一是要改善实验器材的存放环境,保持实验室的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器材受潮、生锈、老化。二是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制度,安排专人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器材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完善实验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制度,明确借用和归还的流程和责任,要求学生在借用和归还器材时要进行检查和登记,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

(四)优化实验设计

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设计要简单易懂、操作方便,避免过于复杂和难度过高的实验。同时,要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开展爱护器材教育

为切实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学校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强化相关教育。首先,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展示实验器材在科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爱护器材的意义。同时,举办科学实验讲座,邀请专业教师详细讲解各类实验器材的功能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规范操作对器材寿命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爱护意识。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也是重要一环。带领学生实地了解实验器材从采购的精心挑选,到日常维护的细致入微,再到使用时的严格规范,全方位感受其背后的成本投入。让学生深刻明白,每一次器材的损坏,不仅会直接干扰正常的实验教学进程,更会导致宝贵资源的无端浪费。此外,完善且合理的奖惩机制必不可少。设立专门奖项,对在日常学习中始终爱护实验器材的学生给予公开表扬,并颁发奖品以资鼓励;而对于故意损坏器材的学生,要严肃批评教育,要求其作出深刻检讨,并根据情况承担相应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氛围。

结语

小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损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成本和资源利用。通过分析实验器材损坏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器材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实验设计和开展爱护器材教育等,从而有效减少实验器材的损坏,提高实验器材的使用寿命,保障小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康战妮.新课程(下),2014(05)

[2] 拓宽科学实验路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范则超.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4)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何军华.新课程导学,2021(Z1)

[4] 关于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英.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