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豆品种抗逆性和丰产性研究

作者

周天全 王昌琴 刘洪翠 刘银东 王科琴 常履碧

永善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昭通 657300 永善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昭通 657300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昭通 657300 昭通市种子管理站 云南昭通 657000

1 引言

永善县地处云、川两省六县结合部,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国土面积277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3199.5 米,最低海拔 380 米,年平均气温 16.6℃、降水量 685 毫米。耕地面积 49.15 万亩,辖 16 个乡镇(街道)143 个村(社区)、2557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 48.19 万人。永善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大豆等 [1],其中大豆 2023 年种植面积 3.61 万亩,做好大豆新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工作,是为粮油生产安全提供优良品种的前提保障。

2 试验材料

15 个大豆品种及来源如表 1 :

表1 品种来源及生长周期表

3 试验种植

3.1 试验地点

为测试大豆不同品种在我县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宜性、抗逆性和丰产性,2023 年在我县海拔 1950 米莲峰镇南林村摆设正规试验外,同时在 1516.6 米的溪洛渡街道白沙村,1250米务基镇凉台村、649.3 米永兴街道的桐堡村设有辅助观察点。主观察点地势平坦,土壤质地为沙壤土且土质一致,有灌溉水源,排水方便,土壤肥力中,光照充足,试验地为冬闲地,占地面积 1.1 亩。

3.2 整地

3 月采用微耕机进行深翻,4 月进行平整地。

3.3 品种选择

参与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半紧凑型品种大天 174,大豆品种为云环资大豆5 号、云黄17、七传豆等15 个品种(含对照品种云黄14)。

5. 试验观察记载

3.4 种肥及防治地下害虫情况

种肥亩使用圈肥 1000 公斤与普钙 25kg 混合后的农家肥、15-5-15 的硫酸钾型养元多复合肥25 公斤、预防地下害虫的敌百. 毒死蜱农药2500 克。

3.5 种植模式

验设计为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大豆品种观察试验,幅带宽 2.2m,玉米 :大豆行比为 2:3[2] ,大豆品种按照编号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大豆品种种植 3 个幅带,幅带长度6m,每个品种为1 个试验种植小区;试验地两头各增加1 个幅带作保护行。

图1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小区示意图

3.6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天气情况,莲峰镇南林村正规试验的玉米播种时间为 4 月 17 日,大豆播种时间为 5 月 5 日。辅助观察试验点溪洛渡街道白沙村的大豆种植时间为 5 月 8 日,永兴街道桐堡村大豆播种时间为6 月10 日。

表2 莲峰镇南林村田间布置图

3.7 播种密度

幅带宽 2.2m 里种植两行玉米,玉米行距 40cm 、玉米塘距 40cm ,每塘播种 3-4 粒,间苗时留苗2 株,密度3030 株/ 亩;种植3 行大豆, 大豆行距30cm、大豆塘距 30cm ,每塘播种3-4粒,间苗时留苗2 株,密度6060 株/ 亩。

3.8 播种方法

玉米进行宽窄行种植,窄行宽 40cm 种植 2 行玉米,玉米塘距 40cm ;宽行 180cm 种植 3行大豆,大豆行距 30cm ,大豆塘距 30cm ;大豆带与玉米带之间的间距为 60cm, 。每个大豆品种连续种植3 个幅带后再种植下一个品种,每个大豆品种试验小区宽6.6 米,长6 米,即:每个品种试验小区面积为39.6 ㎡。4 月17 日,采用种、肥、药同播的方法进行打塘点播玉米,亩施用圈肥500 公斤、15-5-15 的多元复合硫酸钾型复合肥25 公斤、敌百. 毒死蜱2500 克;5 月 5 日拉线掏沟点播大豆,采用播种沟内边浇水边播种的方法进行大豆播种,在两塘大豆中间施用亩用量1000 公斤圈肥和25 公斤普钙的混合肥、2500 克毒死蜱杀虫剂。

4 田间管理

4.1 间苗

滇豆 7 号、云黄 24、云黄 17 出苗相对其余品种晚 3 天,6 月 2 日进行第一次间苗,6月27 日进行玉米每塘2 株,大豆2 株苗第二次间苗和定苗。

4.2 中耕除草追肥

田间观察记录同时人工拔出杂草 4 次,大豆生未进行追肥,玉米生长期亩用氮肥 30 公斤追施2 次。

4.3 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

本试验只杀虫不防病,5 月 5 日播种时采用在播种沟内的大豆旁点施毒死蜱的方式防蛴螬咬食大豆植株,7 月 6 日喷施内吸性农药联苯 . 茚虫威(15ml/ 亩)杀卷叶螟等害虫;7 月15 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15ml/ 亩),苏云金杆菌(100ml/ 亩)进行喷雾杀蝽象类内吸性害虫;8 月 17 日喷雾啶虫脒防治蝽象类等内吸性害虫。云环资大豆 9 号、交大 02-89、寻甸大豆1 号、七传豆、六月黄大豆品种在大豆成熟后期的叶片上发生轻度的白粉病。

4.4 收获脱粒

9 月 26 日收获滇大豆 2 号、云环资大豆 5 号、云环资大豆 9 号、寻甸大豆 1 号、云黄24、七传豆、鲁甸黑豆、交大02-89 共计8 个大豆品种。10 月12 日收获大豆品种滇豆7 号、云黄 12、云黄 13、云黄 14、云黄 17、永善黑豆共计 6 个大豆品种,其中六月黄大豆品种因成熟期太晚所以淘汰未收。收获方式均为人工拔出植株- 摘下豆荚- 带回- 晾晒脱粒。

表3 观察记载表

6 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产量分析表

7 结论

从产量表现看,参试品种中永善黑豆表现最优,亩产达82.19kg,较对照云黄14(45. 66kg/ 亩)增产 80%,居产量首位。其全生育期 158 天,属中晚熟品种,云环资大豆 5 号亩产73.06kg ,较对照增产60%,产量位次第2。该品种全生育期134 天,株高95.1cm,属中早熟品种,单荚粒数可达 4 粒,丰产性突出且抗倒伏性较好(倒伏率 17%) ),综合表现优异。云环资大豆 9 号与云黄 17 亩产均为 63.92kg ,较对照增产 40%,并列第 3、4 位。云环资大豆9 号全生育期 132 天,株高 95.9cm,豆粒形态好、百粒重 23.2g,后期轻度感染白粉病;云黄 17 全生育期 153 天,属晚熟品种,密植条件下分枝少,成熟后期白粉病轻度发生,综合性状稳定。滇豆 7 号、寻甸大豆 1 号、云黄 12 亩产均为 59.36kg,较对照增产 30%,分列第5-7 位。其中滇豆7 号株高 100.9cm ,抗倒伏性较好(倒伏率5%),全生育期158 天;寻甸大豆1 号株高71.2cm,抗倒性强(倒伏率0),后期白粉病轻度发生;云黄12 株高68.5cm,早熟且抗倒性优异,适合低海拔区域种植。云黄 13 亩产 50.23kg,较对照增产 10%,生育期149 天,株高 98.1cm,分枝较少,综合性状中等,可在中等肥力地块推广。表现较差的品种中,交大 02-89、云黄 24 亩产 41.09kg,较对照减产 10%,前者株高仅 52.5cm,结荚少且后期白粉病中偏重发生;后者株高67cm,分枝多但茎秆细弱,产量提升空间有限。滇大豆2 号亩产 31.96kg,减产 30%,植株矮小且豆粒偏大,可能因光能利用率不足导致产量偏低。六月黄全生育期长达168 天,因成熟期过晚未收获,不适宜本地气候条件。

抗逆性方面,多数品种抗裂荚性良好(均未裂荚),但白粉病发生较普遍,云环资大豆9 号、寻甸大豆 1 号等 5 个品种后期轻感,交大 02-89 较重感。倒伏率差异显著,云黄 13倒伏率高达 99%,可能与株高较高、茎秆韧性不足有关;永善黑豆倒伏率 10%,但因牵藤特性仍需注意控旺。

综上,永善黑豆、云环资大豆 5 号、云环资大豆 9 号等 7 个品种在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上表现突出,适合在永善县不同海拔区域推广应用,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需针对品种特性优化栽培管理,如为高秆品种提供支撑、加强白粉病监测预防,以进一步提升产量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永善县年鉴 2022[G].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22:35-36.

[2] 杨文钰等著. 玉米-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25-27。

作者介绍

王昌琴(1975--), 女,汉族,云南 永善人,本科,研究方向:种子市场监管与执法、农作物栽培技术与农艺优化。

周天全(1973--), 男,汉族,云南 永善人,本科,研究方向: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栽培技术与农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