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面向旱区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

作者

孟祥龙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前锋农场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木斯  156325

1 旱区农业现状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旱区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制约,水资源匮乏是首要难题。传统漫灌不仅大量浪费水资源,还易引发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状况,致使土地生产力降低。伴随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旱区水资源短缺态势愈发严峻,农业用水矛盾愈发凸显。

节水灌溉技术凭借精准把控灌溉水量与时间,可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损耗。而且,合理的灌溉模式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推动作物生长,达成农业增产增收目标。另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能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旱区农业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所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旱区农业应对水资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旱区农业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2.1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借助滴头把水缓慢且均匀地滴至作物根部土壤,可精准契合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降低水分蒸发与深层渗漏造成的损耗。此技术具备节水效率出众、灌溉均匀度高、适应能力佳等优势,尤其契合干旱缺水区域以及经济作物种植场景。滴灌系统能依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灵活调控,达成水肥一体化管理,进而提升水资源与肥料的利用效率。

2.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运用喷头将水喷射至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后均匀洒落于农田,模拟自然降雨开展灌溉。喷灌技术具备灌溉均匀、节水成效显著、对地形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等众多作物的灌溉。通过合理规划喷灌系统的布局与参数,能在不同作物和地形条件下实现高效灌溉。此外,喷灌技术还能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达成灌溉的精准管理与远程监控。

2.3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对灌溉渠道实施防渗处理,减少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升渠道水利用系数。常用的防渗材料有混凝土、浆砌石、土工膜等。渠道防渗技术具备施工简便、成本低廉、效益突出等优点,是提高旱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开展渠道防渗工程,可有效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增加农田实际灌溉水量。

2.4 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处于喷灌和滴灌之间,它借助微喷头以较小流量将水喷洒在作物周边,形成局部湿润环境。微喷灌技术具备节水、节能、增湿、降温等优点,适用于温室大棚、花卉种植、育苗等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该技术可依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状况灵活调整,为作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3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模式

3.1 政府主导推广模式

政府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进程里占据主导地位,借助制定政策法规、给予财政补贴及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并激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政府能够组织节水灌溉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活动,搭建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使农民直观了解该技术的优势与效益。此外,政府还可构建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设备维护等全面服务,解决农民在技术应用时碰到的问题。

3.2 市场导向推广模式

市场导向推广模式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依靠市场机制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踊跃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依据市场需求推出适配不同地区和作物的节水灌溉产品。同时,企业还能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与售后服务,助力农民正确使用和维护节水灌溉设备。此模式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效能,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效率和应用水准。

3.3 合作协同推广模式

合作协同推广模式注重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互动。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推广体系。通过搭建合作推广平台,整合各方资源,达成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优势互补。同时,鼓励农民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借助建立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推

动节水灌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4 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分析

4.1 水资源利用成效

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大幅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遏制了水资源浪费现象。借助精准灌溉以及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依据作物实际需求科学调配水资源,规避了过度灌溉以及水分蒸发造成的损耗。而且,渠道防渗等工程举措降低了输水环节的渗漏损失,增大了农田实际灌溉水量,提升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水平。

4.2 农业生产成效

节水灌溉技术为作物生长营造了适宜的水分环境,利于作物根系发育与养分吸收,推动了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提升。合理的灌溉形式还能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3 生态环境成效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对旱区生态环境改善颇有帮助。其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同时,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调节农田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减少土壤风蚀与水土流失,推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4 经济效益成果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和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节水灌溉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结束语

节水灌溉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推广运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与良好发展前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适配的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多元推广方式,可充分彰显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能,切实缓解旱区农业水资源匮乏难题,助力农业增产增收以及生态环境优化。展望未来,需持续强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技术的适配性与稳定性;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制,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经各方协同奋进,推动旱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广泛普及,达成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及其区域差异——以西北五省(区)为例 [J]. 资源科学 , 2021, 43 (09): 1808-1820.

[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39 (04): 245.

[3] 张艳霞, 王兴鹏. 旱区农业灌溉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甘肃农业 , 2021, (04):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