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陈婷婷 刘涛
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 重庆市云阳县 404502
前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中班主任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认知,养成积极情绪情感,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品德与身体素质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态,能够专注于学习,提升思维敏捷性,强化记忆力,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二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学会理解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三是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逐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
(二)预防心理问题产生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发展阶段,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如过度担心考试成绩不佳被家长与教师批评等。所以在小学阶段中班主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学会有效的处理问题,逐渐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且对于学生来讲,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够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避免出现问题恶化等。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专业教育素养
一是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与学习活动。小学班主任需要自觉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第一,心理学讲座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讲座活动,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等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班主任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第二,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中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班主任可以借助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讲解、参与线上讨论等活动,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二是完成自我心理调适。小学班主任自身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当班主任心态积极、情绪稳定时,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支持,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如利用运动、冥想等方式,不断改善自身精神状态,在调节身心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2]。
(二)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一是打造良好班级环境。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第一,教室布置。通过展现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室设计与装饰中。如设置图书角,摆放各类书籍,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延伸知识面等。第二,文化建设。在班级中制定积极向上口号、班歌等,提升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进取与相互帮助。同时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班级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形成浓郁文化氛围,提升班级归属感。二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第一,充分尊重、关爱与信任学生。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一视同仁原则,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在生活层面需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在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提供帮助。第二,平等与学生沟通。班主任应当放下自身架子,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与意见。如沟通过程中需要使用温和的语气,避免使用批评指责的话语,在学生犯错误时应当了解事情经过,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三)丰富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主题班会。通过设计出系列化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此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一,情绪管理主题班会。在班会中需要帮助学生识别不同情绪,能够识别自身情绪状态,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正确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与影响。通过播放与情绪相关的动画视频,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顺势引出主题,随后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探讨情绪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最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出情绪波动的场景,在实践中学会使用情绪调节方法,逐渐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第二,挫折应对主题班会。在班会中需要帮助学生以正确心态面对挫折,逐渐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在班会开始阶段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随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引入应对挫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制定出有效的应对计划 [3]。
二是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从不同问题与学生群体出发,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如开展人际交往训练时,可以先引入热身游戏,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形成轻松愉悦氛围。随后开展自我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等,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活动,借助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出人际交往场景,解决人际冲突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掌握人际交往方法。最后需要做好总结反馈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在实施团体辅导活动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活动场地等,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同时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保障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合理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从提升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出发,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支持,及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 , 何妍 . 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3,(13):4-9.
[2] 才多加 .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J]. 传奇故事 ,2024,(09):13-14.
[3] 耿艳红 .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J]. 华夏教师 ,2024,(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