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游贵淑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校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绘本教学逐渐受到关注。数学绘本以其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绘本资源的丰富性
目前,市场上的数学绘本资源日益丰富,涵盖数字认知、图形认识、运算规律、时间空间、测量统计等多个数学领域。这些绘本融合童话、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题材多样、风格多元,既有传统手绘风格,也有现代数字创作,适合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水平。许多绘本还融入跨学科元素,促进知识整合,增强学习的连贯性与趣味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多样化需求,为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教学应用的局限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绘本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对数学绘本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将其仅视为辅助读物,缺乏系统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同时,专业指导资源匮乏,教师难以选择适切绘本并开展有效教学。学校尚未将数学绘本纳入常规教学资源体系,家庭也普遍缺乏相关阅读氛围,导致学生课外接触机会有限,整体使用频率偏低,难以持续发挥其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数学绘本的特点
(一)趣味性
数学绘本通过故事化设计将数学知识分解为可感知的情节单元。首先,以角色和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如《首先有一个苹果》中苹果被逐个吃掉,直观呈现数字递减;其次,通过重复性语言和递进结构强化数序认知,帮助学生预测发展,理解数量变化规律;最后,故事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如“还剩几个?”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与回应,实现兴趣激发与思维参与的双重提升。
(二)直观性
绘本中的画面形象直观,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分层次具象呈现。首先,通过色彩鲜明、构图清晰的图像展示图形的边数、角数与对称性等特征,帮助学生识别基本形状;其次,借助生活化场景,如将三角形融入屋顶、将圆形置于车轮中,使图形与实际物体建立联系;再次,利用连续画面展现图形的变换过程,如平移、旋转或组合,增强空间感知;最后,图文呼应,以简练文字标注关键属性,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归纳特征。这种由表及里、由形到意的呈现方式,有效降低认知难度,提升理解效果。
(三)启发性
数学绘本不仅传授知识,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其一,故事中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提问与猜想,激发探究欲望;其二,情节的递进与矛盾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和逻辑分析;其三,开放性结局或任务鼓励多角度思考,发展创新意识;其四,数学与生活情境的融合,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尝试策略选择与解决方案设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阅读兴趣
数学绘本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情节、形象角色和游戏化问题,将抽象数学融入故事,激发学生好奇心;画面色彩与生活场景吸引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翻阅;悬念设置如“还剩几个?”引发探究欲,推动持续阅读;在轻松氛围中体验数学乐趣,学生逐渐由教师引导的被动阅读转向自发探索,愿花时间思考与表达,真正实现兴趣驱动下的主动阅读。
(二)增强理解能力
绘本中的直观画面和生动故事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其一,图像具象化抽象概念,如用分割蛋糕图示帮助理解分数含义;其二,故事情境赋予数学问题真实意义,使数量关系更易把握;其三,图文协同呈现信息,帮助学生建立文字描述与视觉表征之间的联系;其四,连续画面展现思维过程,如通过步骤图理解加法的进位逻辑。多重感官参与提升信息整合效率,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与内化。
(三)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绘本通过情节发展培养顺序思维,问题设置激发探究意识,因果关系强化推理能力,任务解决推动分类与归纳,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实现从表层认知到逻辑整合的思维进阶,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依兴趣选择绘本,激发内在动机;按自身节奏阅读,培养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能力;在观察图画、理解情节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升信息整合力;发现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锻炼独立思考与问题应对能力。多环节协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四、目前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绘本,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挖掘和引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针对数学绘本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这使得教师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五、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绘本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数学。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阅读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反馈。
结论
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虽然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数学绘本教学的优势,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重视数学绘本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绘本阅读中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黄亚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简析 [J]. 新课程 ,2022,(33):210-212.
[2] 高广娣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J]. 读写算 ,2018,(27):108.
[3]赵碧泉.小学数学绘本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