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梁格申

合肥经济学院

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入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路径,对于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机与活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理论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西方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恶意攻击和抹黑,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国内社会矛盾的新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如何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路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例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人民性。

(二)结合时代特征

新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紧密结合这些特征和趋势进行理论创新。要关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例如,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要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和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发展。

(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例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和谐观具有相通之处,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四)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推出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脱贫攻坚战略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理论和实践模式。这一理论和实践模式不仅解决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时代特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多种路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要将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方亚丽 , 张龙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解读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要求 [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45(07):30-34.

[2] 颜晓峰 .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J]. 秘书工作 ,2023,(06):4-6.

[3] 赵霞 , 徐杰 , 凃正健 . 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时代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角 [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0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