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何秀梅
清远市梓琛中学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紧密联系,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社会责任感;课程教学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认知、情感体验与积极行为的综合体现,是公民素养的关键构成部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各种问题与挑战不断涌现,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蕴含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探究两者关系,对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 基础知识奠定社会责任感认知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含《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等多个模块的知识,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丰富素材。如在《经济与社会》模块中,学习两个毫不动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为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贡献智慧和力量;学习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可以让学生知道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需承担环境保护、依法纳税等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在《哲学与文化》模块中,哲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部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了解文化传承、创新、交流等知识,从而意识到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公民应尽的责任。
(二)价值观引导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让学生明白,要始终坚持人民中心,将个人追求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直接与社会责任感的要求相契合。通过政治课程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爱国方面,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个人幸福的前提,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诚信和友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遵守道德规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 素养培育助力社会责任感的践行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思维、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这些学科素养是学生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必备条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含丰富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探讨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如垃圾分类、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问题,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转化为实际的解决行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和观念进行理性思考,不盲目跟从,敢于质疑不合理的现象,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则鼓励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积极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为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二、基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 优化课程内容,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元素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应进一步优化,增加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更多时政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同时,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融入本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文化知识时,引入本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本地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元素,将其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如在讲解政府职能相关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政府的各项职能,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政府履行职能背后的责任担当以及公民对政府工作监督的责任,强化学生的政治责任意识。
(二)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责任共鸣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共鸣。如通过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等方法,创设真实、生动的社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社会问题和责任。例如,在讲授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环保纪录片,展示环保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问题导向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社会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教学法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解国际关系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模拟国际会议场景,就全球性问题进行谈判和协商。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责任感。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责任感的转化
政治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民法典的宣传、社区垃圾分类指导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直接与社会接触,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存在的问题,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同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民生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活动,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活动,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培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有责任关注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展现奉献精神,体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进一步深化社会责任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凭借其丰富的知识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多元的能力培养途径,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应高度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这一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未来也可以加强跨学科融合研究,探索如何整合学科资源,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共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升,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3): 45-51.
[3]赵忠心.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25):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