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
彭明辉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业形势、就业方式以及就业结构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社会多元化发展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旧停留在追求高薪、大城市的方向,即便大学生有机会在基层就业发展,仅将基层工作当作过渡期,继而导致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发展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1]。为此,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中的价值作用,为乡村振兴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作用
(一)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高校毕业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就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生活与工作方面的挑战,极易出现情绪低落的负面情绪,在基层就业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岗位不匹配或是难以适应出现放弃的情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让毕业生清晰明白自身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责任。通过基层就业导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到基层环境虽然艰苦,但是毕业生了解群众、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促使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基层建设,让高校毕业生在挫折中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基层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提升品质的重要路径[2]。
(二)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可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问题是制约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挑战。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作为高素质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价值作用,利用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确保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让毕业生群体利用专业技能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有效弥补农村建设人才短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3]。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层就业思政教育机制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政策号召,构建完善的基层就业思政教育工作机制。首先,各高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的基层就业思政教育工作小组,配备专职指导教师队伍,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关于基层就业的各项文件精神,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其次,各院校应当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高校便需要植入服务基层的理念,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毕业生认识。最后,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高校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基层就业政策,争取家庭支持。此外,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与基层用人单位的合作,通过提前了解用人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高校也要做好毕业生入职后的跟踪服务,协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创新基层就业政策宣传模式
在毕业生基层导向教育过程中,高校可将思政教育与政策教育深度结合,提高毕业生对于基层就业政策的认知水平。首先,高校需搭建科学完善的基层就业政策宣传体系,明确基层就业政策宣传目标以及预期效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并构建完善的基层就业政策宣传成效评估机制。其次,高校需要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多元化的基层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强化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方向的关注程度,帮助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最后,高校可通过选拔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宣传人员,组建高素质的基层就业政策宣传队伍。与此同时,高校需做好宣传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宣传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宣传队伍的政策宣传业务能力。
(三)强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突出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各级党团干部应当加强理论学习以党建带动团建,各院校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主题鲜明的党团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干部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基层就业的时代价值,进而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关注基层、服务基层。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价值导向,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应当与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合作,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组织开展“基层就业宣传周”、主题研讨会、职业规划竞赛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认同感,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毕业生作为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是我国实现中国梦、有效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而基层单位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持。高校在引导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念期间,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基层建设区域接受磨砺,让高校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生力军,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陈林漫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生基层就业调查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36(10):231-234.
[2] 仲会 , 王辉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学生资助与基层就业的耦合机制 [J]. 高等农业教育 ,2025,(02):11-18.
[3] 张红霞, 韩康. 大健康背景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引导机制研究——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 [J]. 大学 ,2021,(05):144-145.
彭明辉,1978 年 7 月,女,汉族,定州,大学本科,政工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