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水池防渗、防腐技术研究
江明 金海梁 周云 李建波 张卓然
安徽建工水利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引言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重金属、酸碱物质、有机污染物等腐蚀性及有害成分。污水处理站作为处理工业废水的关键设施,水池的防渗、防腐工作至关重要。一旦水池发生渗漏,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体健康。同时,渗漏还会影响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降低处理效率,增加运营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处理系统瘫痪。
传统的水池防渗、防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部分防渗材料耐久性差,在复杂多变的工业废水环境下容易老化、破损,导致防渗效果下降;一些防腐技术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且后期维护困难;此外,传统的渗漏监测手段灵敏度低,难以及时发现微小的渗漏隐患,往往在渗漏问题较为严重时才被发现,此时已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
因此,研发一套科学、高效、经济且可持续的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水池防渗、防腐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多层级防渗、防腐技术体系,并结合工程实证,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水池渗漏问题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范例,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防渗技术体系构建
(一)结构本体防渗
结构本体防渗是水池防渗的基础,关键在于优化水池结构设计并选用高性能的防水混凝土材料。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水池所承受的荷载、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工业废水的腐蚀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水池的形状、尺寸和结构形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例如,采用圆筒形或椭圆形水池结构,相较于矩形结构,能更好地分散应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材料选择方面,选用具有低渗透性、高抗裂性和良好耐久性的防水混凝土。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和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降低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能。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从源头上减少渗漏隐患。
(二)外设防护层技术
外设防护层作为结构本体的第二道防线,能够有效抵御工业废水的化学腐蚀和物理侵蚀,进一步增强水池的防渗性能。常用的外设防护层材料包括玻璃钢、橡胶、涂料等。玻璃钢防护层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与树脂的复合,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护膜,能有效阻止废水与水池结构的直接接触。橡胶防护层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能够适应水池结构的微小变形,防止因结构伸缩导致的渗漏。涂料防护层施工简便,可根据不同的废水成分和腐蚀环境选择合适的涂料类型,如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等,形成一层连续的防护涂层,起到防腐、防渗的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水池的具体工况和防护要求,合理选择外设防护层材料,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例如,在玻璃钢防护层施工时,要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干燥、无油污,玻璃纤维布的铺贴要平整、无褶皱,树脂的涂刷要均匀、饱满,避免出现空鼓、气泡等缺陷。对于橡胶防护层,要注意橡胶板的拼接密封,采用专用的胶粘剂进行粘结,确保拼接处的密封性能良好。
(三)渗漏监测与修复
渗漏监测是及时发现水池渗漏问题、保障水池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采用先进的渗漏监测技术,如电法监测、分布式光纤监测等,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水池的渗漏情况。电法监测通过测量水池周围土壤的电学参数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渗漏以及渗漏的位置和范围;分布式光纤监测则利用光纤的传感特性,对水池结构的应变、温度等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当结构出现渗漏时,会引起局部应变和温度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渗漏隐患。
一旦发现渗漏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对于微小的渗漏点,可采用化学灌浆的方法进行修复,将具有良好渗透性和固化性能的灌浆材料注入渗漏部位,填充裂缝,形成一道防水屏障。对于较大的渗漏孔洞或结构破损,需进行局部开挖修复,清除破损部位的混凝土,重新浇筑防水混凝土,并做好外设防护层的修复工作,确保修复后的水池结构完整、防渗性能良好。
三、工程实证
以某 5 千吨 / 日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为例,该污水处理站采用了上述构建的多层级防腐抗渗技术体系。在水池结构设计方面,根据废水处理工艺和场地条件,选用了合理的结构形式,并采用了高性能的防水混凝土进行施工。在外设防护层方面,根据废水的腐蚀特性,选择了玻璃钢作为主要防护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铺贴和涂刷,确保防护层质量。同时,安装了先进的渗漏监测系统,对水池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该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测,水池渗漏现象极少。仅在个别部位发现了微小的渗漏点,经化学灌浆修复后,未再次出现渗漏现象。污水处理站整体运营正常,排放水质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有效实现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经测算,该污水处理站采用的防渗技术相比传统方案,成本降低了 18% 。这主要得益于优化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施工工序, 同时,先进的渗漏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避免了渗漏扩大带来的更大经济损失。在社会效益方面,由于水池防渗效果良好,有效防止了工业废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此外,该污水处理站的安全运维周期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至少 5 年,降低了设备的更新频率和运维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站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四、结论
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水池的防渗与防腐工作,是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防止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构建的多层级防腐抗渗技术体系,通过结构本体防渗、外设防护层技术以及渗漏监测与修复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道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屏障。
工程实证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成效显著。在某 5 千吨 / 日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站的应用中,水池渗漏现象大幅减少,少数渗漏点经及时修复后未再复发,确保了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营,排放水质稳定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防渗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了 18%,且安全运维周期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至少 5 年,大大降低了长期的运维成本。
这一技术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动态荷载下水池的渗漏难题,还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案。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工业废水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多层级防腐抗渗技术体系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该技术体系,不断提升其性能和适应性,为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GB50108-2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 王建军 . 污水池 HDPE 膜焊接工艺优化 [J]. 环境工程 , 2024(3):45-49
[3]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酚氰废水的若干问题 . 许寒冰 . 山东冶金 ,199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