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发散性思维与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研究

作者

周子皓

昆山市花桥鑫苑小学 215300

前言: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发散性思维就是从多个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答案,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一、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小学高年级学生大脑前额叶皮层逐渐发育,初步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具象性思维优势仍然存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奇和多样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容易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1]。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既能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心理需要,又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画”,传统教学可能会要求学生画出“圆太阳 + 红光”,发散性思维教学则鼓励学生从四季(春暖阳,冬寒阳),情感(快乐的太阳,害羞的太阳),材料(水墨太阳,剪纸太阳)”等角度进行创作,使学生在多元探索中实现思维的“从单一到多元”“从固定到灵活”。

(二)解决当前美术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目前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存在着三个难点:一是“主题固化”,如“节日绘画”只有“春节的花灯,中秋节的月亮”,缺乏创新性;二是“技法主导”,如教师过分强调“线要直,色要匀”,而忽略了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技法主导”;三是“评价单一”,以学生的“像不像”“美不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这类难点问题的问题可采用“开放主题、多元技法、包容评价”的方式来解决,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艺术教学的“创新本质”。

二、发散性思维与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用有趣故事打开思维的大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有趣的故事能很快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发散性思维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2]。

如在“神秘森林探险”绘画课中,教师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说中,森林中生活着一群能说人话的树灵,他们看守着各种各样的珍宝。一天,勇敢的探险家小明无意中闯入了森林,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看到了会变化的云朵怪物。”学生立即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有人说他们将看到住在里面的小矮人们的飞翔蘑菇房子;有人说会碰到一座喷出彩虹的喷水池,喷水池四周有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飞去。接下来,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了自己想要的事物。在趣味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冲破了常规思维的桎梏,从多个角度对神秘森林中的景象进行了想象,发散性思维也被充分激发。

(二)组织小组讨论,让思维火花四溅

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和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开放式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例如,在设计“未来的学校”内容时,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独特的建筑物和设备?”等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学生提出未来校园的教室应该是透明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外面的景色了;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拥有大型的室内运动场地,不管天气怎样都可以开展体育运动;另一些学生则设想学校将建立一座智慧图书馆,图书馆里的图书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自动向他们推荐。在讨论中,学生会吸收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想法更加完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进行素材发掘,拓宽创作思路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与尝试的素材,可以突破传统美术素材的固有认识,拓宽创作思路,启发发散性思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种类的材料,如废旧物品、自然物、特种纸等 [3]。

例如,在“创意手工制作”课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素材,如易拉罐、塑料瓶、树叶、树枝、彩色纸、毛线等。学生看了这些材料,就开始考虑怎样把它们巧妙的组合起来、有的学生利用罐子、塑料瓶、树叶做翅膀、毛线做头发,做机器人;另一些学生用小树枝、彩纸做了一棵漂亮的圣诞树,上面挂着彩色的纸花和小鸟。在对材料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尝试新的组合方法和表现手法,根据不同材质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创作,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四)实行多元化评价,激发思维创新

传统的艺术教学评估侧重于作品的效果与技法,这种方式容易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行多元评价,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及学习过程,能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评价“我的梦想家园”绘画作品时,教师不仅要注意画面的色彩搭配,构图的合理性等技巧,更要注意学生对自己梦想的家的独特设想和创造性的表现。对于那些想法新颖、创意独特而绘画技巧稍显欠缺的作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指出作品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如“你设计的飞翔的房子很有创意,体现了你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估、互评,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思维,从而更加大胆地进行想象与尝试,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十分重要,通过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尝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使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雨珊 . 发散性思维与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5-08-19].DOI:CNKI:CDMD:2.1017.068334.

[2] 苏昱晏. 发散性思维与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分析[J]. 明日, 2019.

[3] 郑丽颜.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19(26):1.

[4] 吕志轩 . 小学美术课堂 , 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