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畜牧兽医中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俊文  蒋钰霞

建德市杨村桥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建德市下涯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1606

一、引言

畜牧业在现代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动物源性食品,还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动物疫病的频发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畜牧兽医领域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动物疫病一旦爆发,不仅会导致动物的死亡,还会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例如,禽流感的爆发不仅会造成大量禽类死亡,还会使禽蛋、禽肉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给整个禽业产业链带来沉重打击。同时,动物疫病的传播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有效的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

三、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1. 监测网络建设

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这是疫病监测的基础框架。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养殖场(户)、兽医诊所等单位都是这个网络的重要节点。各监测点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进行设置,确保能够全面、及时地收集动物疫病信息。例如,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动物交易市场、候鸟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要增加监测点的密度,以便更精准地掌握疫病动态。定期采集动物样品,如血液、唾液、粪便等,这些样品是检测疫病的直接依据。

2.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各监测点的疫病检测数据,这些数据种类繁多,包括疫病种类、发病数量、死亡率、流行区域、动物品种、日龄等详细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整合海量数据,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发现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趋势 [2]。例如,通过对多年疫病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某些疫病在特定季节、特定地区的高发风险,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同时,还能分析出疫病的传播路径,如是通过空气传播、水体传播、饲料传播还是动物接触传播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优化疫苗免疫接种

1. 疫苗研发与选择

加大在动物疫病疫苗研发领域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出高效、安全、广谱的疫苗。还要考虑动物种类和年龄的差异,不同动物对疫苗的反应不同,同一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免疫需求也不同。例如,雏禽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选择温和型的疫苗进行基础免疫,随着雏禽的生长,再逐步加强免疫。

2. 免疫接种实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动物的生长周期、疫病流行特点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3]。例如,对于新生仔猪,通常在出生后7-10天进行第一次仔猪黄痢疫苗接种,21-28 天进行第二次接种,以有效预防仔猪黄痢的发生。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疫苗的正确使用和接种剂量的准确。接种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接种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疫苗失效或动物应激反应过大。

(三)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1.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

养殖场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场所,要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定详细的清洁消毒计划,定期对圈舍、设备、饲料和饮水等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是关键,不同消毒剂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如碱类消毒剂对细菌芽孢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圈舍地面和墙面的消毒;卤素类消毒剂如碘制剂和氯制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可用于动物体表、饮水等的消毒。

2. 饲料与饮水安全

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安全质量,这是保障动物健康的基础。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饲料加工标准进行操作,注意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含量。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

(四)疫病扑灭策略

1. 确诊与封锁

当发现动物疫病时,要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进行确诊。采集足够的可疑动物样品,送到专业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组织的病变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疫病类型;病原分离鉴定则是通过将样品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生化鉴定和基因测序等,确定病原的种类和型别。

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区进行封锁。封锁范围要根据疫病的传播风险和流行情况来确定,一般以疫点为中心,划定一定半径的疫区和受威胁区。在疫区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消毒站点,安排专人值守,严格控制人员、动物和物资的流动,防止疫病扩散到其他地区。

2. 扑杀与无害化处理

扑杀过程要遵循人道主义原则,采用快速、无痛苦的方式进行。同时,要做好扑杀人员的防护工作,防止人员感染疫病 [4]。采取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对病死动物和扑杀动物进行处理,焚烧要确保动物尸体完全烧毁,达到高温灭菌的效果;深埋则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坑底铺上消毒药剂,将动物尸体层层堆叠并撒上消毒药剂,最后覆盖厚度不少于 1.5 米的土层,并做好标记,定期检查是否有漏液或动物尸体露出等情况,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消除疫病源头。在疫病扑灭后,还要对疫区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消毒,确保疫病彻底被控制,经过一个潜伏期后,若无新发病例,方可解除封锁。

四、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实践应用案例

以禽流感防控为例,在某地爆发禽流感疫情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迅速启动疫病监测预警机制,采集大量禽类样品进行检测,确定了疫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同时,对疫区内的禽类养殖场进行封锁,严禁禽类及其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对确诊感染禽流感的禽类进行扑杀,并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在疫区周边地区加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禽类的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控制了禽流感疫情的扩散,保障了当地畜牧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五、结论

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预警机制、优化疫苗免疫接种、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实施科学的疫病扑灭策略等综合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和优化防控策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卢志平 . 畜牧兽医工作中的动物检疫现状与解决对策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05):69-72.

[2] 韦雪华 . 新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J]. 畜牧业环境 ,2025,(12):106-107.

[3] 张伟 , 李艳刚 . 现代化养殖中畜产品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J].中国动物保健 ,2025,27(06):132-133.

[4] 赵薇 , 房欣 .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与防治 [J]. 中国动物保健 ,2025,28(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