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刘思宇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 611700
一、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柱,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政治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员工思想观念,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将党建引领作用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本文立足新时代国企改革实际,分析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不足,探讨党建引领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与实现路径,为提升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二、党建引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党的领导与国企改革发展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最大制度优势,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既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1]。在长期实践中,党的领导有效促进了国企在重大改革、战略决策、科技创新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稳健发展,保证了企业始终把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统一起来。随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推进,进一步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发展演变
进入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在传承教育引导、舆论引导、文化建设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逐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之中,呈现出理念创新、方法多样、载体丰富的特点。从单一的宣传教育到深度服务于企业治理、人才培养与文化塑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不断拓展,其功能从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转向引导员工树立共同价值观、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创新活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的员工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正加速从传统灌输式转向多向互动式、情感共鸣式和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态。
三、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不足
长期以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统一思想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宣传教育、组织生活、典型引领等为核心的传统工作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历史阶段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政治属性和队伍稳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员工群体结构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方面,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容易停留在会议传达、文件学习、口号式动员等层面,难以深入到员工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手段较为传统,缺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无法有效覆盖年轻员工和知识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时代,国企面临着改革转型、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员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些国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部分活动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 [2]。同时,个别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在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平台、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面还存在短板,难以及时捕捉并引导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充分发挥党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已成为推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党建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力量,有助于形成上下贯通、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只有将党建要求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怀、价值引领等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吸引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企业管理、融入员工日常、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
四、党建引领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构建
(一)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政治引导作用
新时代国企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首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切实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企业改革发展和日常管理全过程。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企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来说,要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建在班组里、建在生产一线,实现党的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通过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工会和团组织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治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做到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用得上、管得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必须在党建引领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企业文化和员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开展分层分类、因需施策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讲什么”“怎么讲”更贴近员工思想实际。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微党课等形式,让思想政治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时,要加强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关注员工的个体诉求和成长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职业激励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3]。在形式上,可结合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多样化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的企业生产和团队建设中,让员工在参与中接受熏陶、在实践中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有效传递与落地,仅靠传统的会议、文件和宣讲远远不够,必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工作载体,拓宽工作路径,创新表达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新时代国企可以依托党建文化阵地,如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可视化、可参与、可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同时,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工会活动、志愿服务、职工文体活动等深度结合,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党日、技能比武等多样化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动”起来、“活”起来。还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与高校、社区、媒体等合作,形成校企联动、企地共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打造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真正做到在多元载体中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
(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数字化趋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一方面,国企可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线下结合、学习教育资源共享、党员动态精准管理等功能,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高效、可视、可追溯 [4]。另一方面,依托企业自有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员工 APP 等新媒体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推出图文、短视频、微党课等多样化的线上产品,让思想政治工作与年轻一代员工的媒介使用习惯无缝衔接,推动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形成全时段、全空间覆盖的新局面。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人,核心在人。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必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从生产一线、青年骨干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优化队伍结构,增强亲和力和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理论水平、传播能力、心理疏导、网络舆情应对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岗位吸引力和队伍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有人干、干得好、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五、案例分析
以为例,公司积极探索“智慧党建 + 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网络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将党员教育、组织生活、思想动态分析等功能集成,实现了线上学习、远程考核、舆情监测等多项功能一体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对员工思想状态和诉求进行实时分析,党员干部可及时发现员工的思想波动并开展个性化帮扶,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和温度感。同时,公司在官网上开展“企业文化”、“党旗飘扬”、“新闻中心”等板块,营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职工都是一个有情怀的十九冶人。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微党课、优秀党员故事、云党日等内容,吸引青年员工主动参与,让思想政治教育“飞入指尖、深入人心”,形成了党建引领下信息化赋能的新格局。
六、结论
新时代国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党建引领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更是推动企业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内容、丰富载体、信息化赋能和队伍能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将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未来,国企需持续探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不断巩固国企的“红色根脉”,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与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誉霏 . 党建引领下的建筑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探索 [J]. 魅力中国 ,2025(13):254-256.
[2] 张蕾 . 以党建引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措施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5):49-51.
[3] 柏露 . 党建引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策略研究 [J]. 电脑应用文粹 ,2024(12):223-225.
[4] 杨春立 . 新常态下加强国企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对策分析 [J]. 国际援助 ,2025(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