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的意义和方式探析

作者

王亚同 胡婕 安晓东

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甘肃麦克气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20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方式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气象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可以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相对而言,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高科技、综合性的气象业务工作,主要用飞机、火箭等手段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改变云的微结构,使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发生改变。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前期准备、过程及效果等各个阶段,都是比较“神秘”的,甚至会产生各种疑问。因此,需要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普宣传,为社会公众解开一个个的“秘密”和疑问,让社会公众明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原理。

1 关于人工影响天气

1.1 人工影响天气的概念

人工影响天气是为预防或减轻气象灾害,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通过飞机、高炮、火箭和地面燃烧器等装备,向大气云层中适量播撒催化剂,使云物理结构和云的发展过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天气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变化的效果,引导云层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演变,最终实现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或消雾保航等目的的工程性措施[1]。

1.2 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方式

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常用的作业方式有飞机、火箭、高炮和地面燃烟炉四种。

1.2.1 飞机

飞机适合于针对层状可降水云系的连续增雨作业,用安装有多种播撒装置的飞机将催化剂直接播入云中,还可装载探测仪器对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状态变化进行追踪监测。飞机增雨的机动性强,携载能力大,可以来回飞行播撒催化剂,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较好。

1.2.2 火箭

是指利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当火箭弹在到达七八千米高空的云中预定位置以后,催化剂被自动点燃,随着火箭弹飞行沿途燃烧,“线源播撒”,随风扩散,以达到增雨雪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枚火箭弹里面含有8 到15 克的碘化银。

1.2.3 高炮

高炮主要用于强对流云防雹作业,利用高炮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炮弹,炮弹在五六千米高空的云中爆炸,把催化剂播撒在目标云中,同时爆炸产生的冲击震动也起到一定的消雹作用。另外,高炮也可用于增雨作业。

1.2.4 地面燃烧炉

地面燃烧炉常用于山区地形云的作业。作业的时候,将其设置在迎风坡面,燃烧含催化剂的焰条,通过上升气流将人工冰核送入云中,以达到增雨的效果。

2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的意义

大力全方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对于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的理解度和认可度、帮助社会公众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1 争取公众支持,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持续良好发展

在全社会中全方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清晰展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旱增雨、保障供水、防雹减灾、森林防火、增湿降温、重大活动天气保障、生态修复(如增雪补水)等多个领域的显著成效,让全社会知晓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作业方式、作用及作业效果,让公众理解其作为防灾减灾、保障民生、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科技手段,促进社会公众、各行各业对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也要加大对相应的人工影响天气法律法规宣传,以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争取群众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2]。

同时,以期借助全社会的力量,逐步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软硬件技术研发的水平,不断拓宽作业方式和覆盖面,不断提高作业效果,全方位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2.2 树立科学认知,破除公众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误解

每当出现持续高温或者持续干旱的天气时,公众经常就会发出“气象部门为什么不人工降雨或者增雨”的质疑。换句话说,公众常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能力存在“人为造雨”的夸大想象或“没有意义”的质疑。面对这种情况,科普宣传就能澄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原理(催化云物理过程)、有限能力(是增雨而非“凭空造雨”)和严格条件(需特定云系)等,明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本身受自然条件严格制约具有很强局限性,并非万能的,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

公众也存在对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会污染大气的担忧。这就需要向公众科普常用催化剂(如碘化银)对于环境的安全性。

2.3 增进社会理解,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顺利开展

首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要占用一定的地面空间,如高炮、地面燃烧炉作业点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移动式火箭架作业时也需要临时封闭占用特定的地域等。其次,飞机、高炮、火箭作业时,必须有安全的空域,不能影响到民航飞行安全等;也就是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不是想作业就随时作业,保障安全是前提。第三,公众近距离围观各类作业,都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比如高炮或者火箭弹的外壳坠落砸伤地面人员等。

以上这些,都需要通过科普宣传,增进公众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要性和安全性的理解,减少各类干扰,保障各类作业安全高效实施。

同时,引导公众在作业期间配合避让作业区域,以确保作业安全和公众人身安全。

2.4 普及气象知识,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人工影响天气知识科普也是为公众普及众多气象知识的主要窗口,将各类气象小知识(如云是怎样形成的、降雨需要哪些条件等)穿插于人工影响天气知识科普的全过程中,提升公众对气象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可将气象灾害知识与人工影响天气知识结合起来科普,进而提高公众认识和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

2.5 塑造良好形象,增强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在科普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可将人工影响天气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所需要的操作知识和熟练程度等全方位展示给公众,使得公众能够清晰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付出与艰辛。借此全面塑造从业人员的良好形象,以便增强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进而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持续不断朝着优异的方向发展。

3 如何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探析

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工作,不仅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多维度的科普宣传渠道,更需要有技术过硬的科普宣传团队和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3.1 创作丰富多彩且有趣的科普内容

丰富多彩、有趣的内容是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基础。针对人工影响天气这一特殊工作,使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将该项工作的原理和益处,撰写成公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作品;借助AI 等先进技术制作视频或者动画类科普宣传作品,将该项工作的原理和过程直观化,让公众能够一眼明了。另外,也可制作画册、文创作品、玩具等科普宣传工具,不断丰富科普的内容和作品种类。

3.2 打造多元化的科普知识传播渠道

用什么样的方式将好的作品呈现给公众,让公众将其中的知识理解并牢记于心,是科普宣传的关键。针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将制作的动画、短视频、图解等作品,通过各种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呈现给公众;在重大天气过程或者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直播,将实时天气过程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相结合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开办专题讲座的方式,邀请气象科学家、一线作业人员讲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真实成功案例,并为公众解读作业流程、原理、效果等;在气象公园或者城市公园设置人工影响天气主题展区,将有关知识随时呈现给公众等。

3.3 培养有活力且执行力强的科普团队

拥有高水平的工作团队,是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保障。针对人工影响天气这一“冷门”业务和当下“自由灵活”的科普宣传环境,就需要挖掘和激发科普宣传人员的潜力与活力,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技能更新效率,且不断强调人员的执行力,打造有活力且执行力强的科普宣传团队,方可将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不断提升。

3.4 建立良好互动且长效的沟通机制

巩固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效果,还需要时时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建立与公众沟通的长效机制。可以借助 12121 气象热线、专门邮箱等官方科普咨询渠道,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可以定期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效益评估的报告,增强工作透明度,最大程度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可鼓励科学家、作业人员借助私人的社交媒体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等。总之,气象宣传工作要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宣传,主动接受群众的反馈意见,达到宣传的效果[3]。

4 结语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宣传工作,是连接气象业务工作与公众认知的关键桥梁。通过科学、精准、生动、持续的科普宣传工作,不仅能有效破除误解、彰显价值、争取支持、保障作业,更能显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引导社会形成对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理性认知和合理预期。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宣传体系,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好,不断造福国家和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李集明 . 人工如何影响天气 [N]. 学习时报 .2025-05-28 第 05 版 .

[2] 王焕哲 . 河北平原区春季人工增雨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23):186-188.

[3] 黄文晶 , 林瑞耿 . 新媒体时代做好气象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 [J]. 农业实用技术 . 2020,(05):169.

单位名称: ,省市: 甘肃省兰州市,邮编:730000,姓名: 王亚同,目前职称: 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气象服务与气象科普宣传

第一作者简介:王亚同(1987 年 6 月—),男,甘肃庆城副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