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现场的紧急避险和安全防护策略
姚腾飞
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临浮路特勤站 山西临汾 041000
消防救援工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的生活安全。在实际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过程当中,消防救援队伍占据重要地位,不但需要迅速且有效地应对火灾内部灾害情况,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安全。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救援事业取得一定的进步。不过,从过往经验教训来看,依旧存在由于消防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能力不足而导致存在非战斗性伤亡事件。由此,凸显出消防救援队伍现场避险能力与安全防护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防救援机构需要帮助消防救援队伍做好紧急避险与安全防护工作,以减少非必要伤亡,保证自身生命安全。
一、灭火救援现场的紧急避险措施
(一)规划紧急撤离路线
在灭火救援现场,消防救援队伍需要进行火场实地勘察,对周边环境加以了解,并结合火势的蔓延趋势以及风向变化,预设多条撤离路径。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以使用梯度撤离模式,每 5 层设置一个中转接应平台,并配备导航设备,使得消防救援人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找到撤离的方向[1]。在玻璃幕墙区域,可以利用液压金刚石链锯进行破拆作业,并预设 0.5m×1.2m 的标准化、模块化逃生窗,以便于人员快速通过。同时,也可以架设自充气式救援滑梯,以便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从高层建筑安全撤离的通道。此外,消防救援人员也需要预设两条独立的逃生路线以及可移动的避险单元。如果遇到轰然等极端情况,可以执行三线交替撤离法,优先选择水幕隔断的机械防烟通道进行撤离。如果此通道受阻,可以转至装备磁吸式防火毯的垂直井道。如果所有固定通道都被封锁,则可以启用外立面逃生系统。通过速降锚点、绳索等器材实现外部撤离,以此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在火场中的主动避险能力。
(二)构建临时避险屏障
在灭火救援现场,消防救援人员需迅速评估周围环境,利用现有地形地物,包括土丘、凹地等自然屏障以及坚固的墙体、厚实的门扉等,迅速构建起临时避险屏障。在建筑物内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封闭楼梯间等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能,成为构建临时避险屏障的理想选择。消防救援人员可以依托此类结构,快速搭建起三级隔离带,有效阻隔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2]。当面临轰燃风险时,防烟前室便成为消防救援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消防救援人员需迅速实施“门缝密封 + 正压送风”组合防护,利用密封材料和送风设备,形成微型正压避难舱,为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在火势迅猛且撤离路径受限的情况下,则需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可以利用的自然或人造屏障,利用坚固的墙体、大型设备等,迅速搭建起临时防护墙,阻断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在开放空间火场中,消防救援人员可以利用地形优势,构筑防护工事。通过选择坡度角大于 15∘ 的背风坡面,借助空气涡旋效应削弱火势蔓延动力。同时,沿着等高线开挖倒梯形防火沟,沟底宽度根据火线强度动态调整,沟壁采用阶梯式加固法,以增强防护工事的稳定性。
(三)灵活应用避险姿势
在火场中,消防救援人员需时刻留意火焰色谱的变化与烟雾流场的特性。若火焰从明亮的橙黄色逐渐转为暗淡的深红色,预示着燃烧即将进入碳质热解阶段,此时火场的辐射热通量将急剧上升,达到
。消防救援人员需迅速反应,若观察到焰色转暗但尚未出现黑烟,应立即采取“低姿 + 侧向移动”的避险姿势,利用水雾喷射形成临时的热屏障,以减轻高温对自身的威胁。而当烟雾由淡灰色转变为黑灰色,并伴随着絮状涡流的出现,表明火场内的氧浓度已降至危险水平,不完全燃烧产物正在迅速积聚。此时,消防救援人员需切换至“贴地爬行 + 间歇停顿”模式,利用热成像仪扫描热源,并通过敲击墙体等方式定位安全的避险空间。在火势回燃的征兆初现时,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尽快完成防爆面罩的密闭锁定,利用水带作为引导,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在撤离过程中,保持身体与热流方向呈 45∘ °夹角,以减少热辐射的暴露面积,确保每一位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防护策略
(一)科学选择救援时间
在灭火救援现场,消防救援队伍需要时刻关注火势的变化,不仅需要消除外部明火,也需要积极开展内部救援工作。指挥员应注重结合自身丰富经验,结合火势状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救援时机。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内部火灾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消防阶段。在火灾初燃时,温度比较低,烟雾也比较少,建筑物的结构相对稳定。此时,进入建筑物内部进行救援比较安全。不过,随着火势的发展,烟雾会更加浓烈,使得建筑物内部环境更加恶劣。如果贸然进入,便会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在火势发展阶段,消防救援队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救援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灭火器、水枪等控制火势的蔓延,以此创造更加安全的作业环境。而对于有毒烟雾,消防救援人员则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以保证自身安全。
(二)保证通信流畅正常
消防救援工作需要整个团队紧密配合,要想确保灭火救援工作得到更加高效地开展,所有参与行动的消防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在救援行动开始之前,消防救援人员需要仔细检查并佩戴好通讯装置,确认通信设备更加稳定,以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存在信息中断的情况。并且,还需要充分利用通讯设备对火场内部信息进行实时搜集,做好备份处理,以防止存在信息丢失的情况。通过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可以使得指挥员更加准确地把握火场动态,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应制定更加完善的风险防范方案,对于可能影响通信的各种因素,包括恶劣天气、强烈磁场,等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并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以保证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通信的畅通无阻,使得消防救援行动得到有序开展。
(三)强化无人机的应用
在灭火救援现场,强化无人机的应用能够提升救援效率与安全性。无人机凭借其无人驾驶的优势,可以深入火场内部或人类难以到达的高危区域,执行侦查与监控任务。无人机通常由监控平台、飞行控制装置、相关设备及遥控系统构成,可以确保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并实时传输现场信息。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与视频传输功能,使得指挥员能够远程监控火灾现场,精准评估火势与烟雾扩散情况,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救援方案。特别是在烟花厂、化工厂等高危场所,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力进行安全监控,避免人员直接暴露于危险之中。通过配备追踪模块与火情监控模块,能够实时反馈火情变化,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更为精确的火灾控制与资源调度。如此,不仅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还使得消防救援行动更加高效,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灭火救援工作不仅是对消防救援人员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紧急避险和安全防护意识的检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持续积累,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救援现场的紧急避险和安全防护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民众安全。
参考文献:
[1] 齐晓飞 . 消防灭火救援现场的紧急避险策略分析 [J]. 大众标准化 ,2023,(10):124-126.
[2] 于海松 . 消防灭火救援行动紧急避险及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J]. 中国减灾 ,2024,(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