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作者

马敬

大庆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所忽视。科学思维涵盖了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科学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助力知识理解与掌握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生物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学生通过归纳与概括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活动机制。

(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面对生物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能够运用演绎与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遗传实验设计的题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根据已知的遗传规律和实验目的,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三)培养创新精神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对既有知识和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理论或实验结果提出不同看法,并尝试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领域的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巧设问题情境,启迪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激发离不开巧妙的问题引导。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能有效锻炼思维。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例如在“细胞呼吸”教学中,教师可提问:“人剧烈运动后肌肉为何酸痛?”“不同生物细胞呼吸方式有何差异?”此类问题贴近生活又紧扣教学重点,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与原理,激发科学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为例,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红细胞分别置于清水、生理盐水、高浓度盐水中,细胞形态会如何变化?”学生基于生活常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思考,进而深入探究渗透作用原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科学思维得到启迪。

(二)开展探究活动,锤炼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提升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教师应组织多样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思维。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光照强度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与仪器,控制变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演绎推理设计实验,运用归纳概括分析实验结果,科学思维得到全方位锤炼。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模拟操作、数据统计与分析过程中,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从抽象走向具体,在探究实践中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对遗传规律的认知,学会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善用现代技术,拓展科学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资源,能突破时空限制,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助力学生拓展科学思维。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可展示微观生物现象与生理过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能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依据认知负荷理论,合理运用技术可减轻学生认知负担,促进思维发展。在讲解“减数分裂”过程时,通过动画演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学生能清晰看到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等过程,相较于抽象文字描述,更易理解减数分裂的本质,拓展对遗传规律的思维深度。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演示图,展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形成等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结合教材文字,深入理解兴奋传导机制,同时教师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拓展思维广度,从多角度理解神经调节,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复杂生命现象。

(四)深化思维训练,提升科学思维

系统的思维训练对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活动,如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通过对典型生物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观点,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解决方案。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教学中,给出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保护与修复措施,在分析讨论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与批判性。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要求学生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学生需运用归纳概括能力梳理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运用创造性思维选择合适方式构建模型,如概念图、数学模型等。通过模型构建,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思维的严谨性、创造性得到提升,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构建知识体系,解决生态相关问题,增强对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的理解。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加强思维训练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科学思维培养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芹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2):0083-0085.

[2] 乔桢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2).

[3] 索朗曲珍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 2023(7):2715-2716.

姓名:马敬 出生年月:1978.10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黑龙江大庆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