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渗透德育的思考
杨钦会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 712100
引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阶段德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优势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德育素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目标。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当前学校逐渐加大素质教育重视力度,凸显出教学中德育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语文教育内容相融合,形成全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处于青春期阶段,此时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积极开展合理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识,促使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合理的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帮助当代中学生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降低不良因素产生的干扰,尤其是西方享乐主义、崇洋媚外思想,帮助学生抵制诱惑,促使学生形成优秀品德,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德育素质升华,践行自身正确理想与信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以促使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策略
(一)强化学生语文能力注重基础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合理进行引导,在注重基础教育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以全新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知识扩展延伸,如在进行亲情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文章中相关的亲情课文进行讲解,深入挖掘其文章蕴含的价值,通过文章传递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说,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亲自抚育孩子成长对于孩子价值观树立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亲情教育有助于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语文教材为引导,充分发挥出其教育优势作用,促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熏陶,学会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优化自身的良好品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相应的文本内容进行探索与欣赏,用心感受文章,体会作者自身的情感与内涵,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真正意义上感受作者思想,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背影》文章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章,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每个精彩片段进行深入理解,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从文章中“买橘子”情节感受起父亲的用心良苦,通过语言细节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同时理解父母,利用该方法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其逐渐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中,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体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自身属于语言类学科,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情感丰富,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与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促使整体的教学效果提升 [2]。例如,在传统的单纯教育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心理,进而出现学习抵触,因此应通过先进的技术辅助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转换传统的教学体系,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学生深入开展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讲解《黄河颂》知识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搜集,通过相应的视频、图片等对黄河进行介绍,促使学生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在该方式中掌握知识内容,通过视觉上清晰的感觉来加深学生认知,便于学生对于诗歌理解,拓展学生自身的思维,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构造合理的情景氛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进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
(三)合理进行思想情感引导挖掘德育教育内容。
语文课本中文章看似平铺直叙,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因而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进行文章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情感思想,明确其思想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内化、自我反省,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情感,认真阅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人文性教育,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感受作者蕴含的深层次含义,便于梳理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斑羚飞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分析,其中一句描述为:“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句话直观的描写了斑羚羊群跨越山河的情景,在最初进行阅读过程中感觉语句平平无奇,但深入挖掘后却发现其蕴含的思想情感,老斑羚没有犹豫,没有后悔,心甘情愿为后代搭建出一条逃生的通道,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搭建,敢于面对生死,坦然自我牺牲。通过该语句的深入分析来促使其感受到羊群伟大的精神力量,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逐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畏惧生死、敢于牺牲的高尚品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灵活介入作文进行训练。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作文为基础开展教学训练,促使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想法,创作出文章,通过合理的描述客观事物或真实想法来完成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教学体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明确其教育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小霞 . 信息化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和路径 [J].中国新通信 ,2023,25(24):188-190+223.
[2] 李要喜 . 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07):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