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外研版教材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王丽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第五中学  753400

引言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领域,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难点。班级内部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及写作水平存在客观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任务及评价标准,易导致高水平学生发展受限,而基础薄弱学生难以达成基本要求,学习动力受挫。为切实提升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外研版教材使用框架下,探索并实践分层教学模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获得与其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有效发展。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现实依据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复杂句型表达观点,有的学生还在为基本句子结构困扰。这种差异体现在词汇量、语法准确度、段落组织能力和思维深度等多个方面。传统统一进度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提供针对性指导。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和专项测试等方式,准确判断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适当的写作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这种差异化指导能有效避免一刀切教学带来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外研版教材框架下的分层实践策略

外研版教材以其清晰的模块主题和循序渐进的编排,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施基础。将分层理念系统融入写作教学,关键在于依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在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设计以及指导反馈三大核心环节进行差异化处理,使教学真正适应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有效提升。

(一)教学目标分层,建立写作能力阶梯

在分层教学中,设定清晰、可达成的梯度化目标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单元主题和语言要求,同时精准评估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分布。目标分层不是降低要求,而是为不同起点的学生铺设通向成功的不同路径。

例如,在教授Seeing the doctor 时,针对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聚焦于语言功能的准确运用: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核心句型如“I have a headache/stomachache…”准确描述身体不适症状,并能运用“You should drink morewater/have a rest…”等结构给出最基础的建议。这确保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完成基本的书面交流。对于发展层学生,目标提升为:在准确描述症状和给出简单建议的基础上,能组织成一段连贯的小短文,包含看医生的原因、症状描述及建议,语句基本通顺,尝试使用“and”,“then”等简单连接词。而对于拓展层学生,目标则设定为:能撰写一段逻辑清晰、内容较丰富的对话或短文,不仅描述症状、提出建议,还能适当询问医生意见,或更详细地说明不适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如“I’ve had a fever since yesterday morning.”),并尝试使用更丰富的建议表达方式。

(二)写作任务分层,搭建学习进步支架

分层任务设计的核心在于提供与各层次目标相匹配、难度适中的“脚手架”。基础层任务需要提供大量结构化支持,如图片、关键词汇、甚至部分完成的文本,最大程度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和焦虑感,让他们能够专注于运用核心语言点进行基础表达。发展层任务则采用半开放式设计,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学生需要在此框架内组织语言、填充内容,既给予一定自由度,又确保方向性和内容完整性。拓展层任务则更具开放性和挑战性,通常涉及观点表达、创意写作或信息整合,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和表达空间,鼓励他们综合运用所学进行个性化输出。

以八年级下册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的写作为例。针对基础层学生,任务可设计为“看图补全对话”:提供一组展现不同情绪(如高兴、生气、惊讶、疲惫)的图片,并给出部分对话框架(如:A: You look _. What’s up?B: I feel because )。学生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情绪词汇填入空白,并补充简单的原因。这种高度结构化的任务使他们能专注于识别情绪词汇和用“because”说明原因。对于发展层学生,任务可以是“描述图片中人物的感受”:提供一张更复杂、包含场景和人物互动的图片(如朋友争吵后和解),给出提示词(如:argue, upset, apologize, happy),要求学生写一个包含 3-4句的小段落,描述图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及原因。这需要他们组织句子、描述过程。对于拓展层学生,任务可设置为“分享一次难忘的经历及感受”:要求学生回忆并写一篇短文(如80 词左右),描述一件令自己产生强烈情感(如兴奋、紧张、失望)的真实或想象的事件,详细说明事件的经过、当时的感受以及原因或结果,鼓励使用更生动的形容词和副词。

(三)指导评价分层,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

在指导环节,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目标,在课堂巡视、小组讨论或个别辅导时提供精准的帮助。评价标准自然也需要与分层目标严格对应。基础层评价的核心是语言准确性和任务基本要求的达成度。发展层评价在准确的基础上,增加对内容连贯性、语句通顺性以及语言丰富性的考量。拓展层评价则更关注内容的深度、观点的清晰度、论证的逻辑严密性、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表达的个性化色彩。以Module 6 Problems 的写作(描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例。教师批阅基础层学生的作文时,重点检查:描述问题时是否准确使用了相关词汇(如 trouble, difficult, argue),提出的建议是否使用了正确的“You should/could…”结构,句子语法是否正确(尤其是一般现在时、情态动词),信息点(问题 + 建议)是否完整。反馈可能直接指出:”Rememberto use ‘should’ for advice. ‘You should talk to your friend.’ iscorrect.”。对于发展层学生,评价会看:问题描述是否清晰有条理(如是否使用了 First, Then 等连接词),建议是否合理且与问题相关,句子是否通顺连贯,语言是否比基础层更丰富一些。反馈可能是:”Your description of theproblem is clear. To make it smoother, try using ‘However’ beforeyour solution, like‘However, talking to him directly might help.’”。对于拓展层学生,评价会侧重:是否深入分析了问题原因或后果,提出的建议是否有独特性或可行性,论证是否有力,语言表达是否多样且准确。反馈可能是:”Your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 is insightful. To strengthenyour argument, consider adding a specific example of how ‘opencommunication’solved a similar problem. Also, explore synonyms forimportant’like‘crucial’or‘essential’.”。无论哪个层次,反馈都应具体、建设性,指明最核心的1-2 个改进方向。

三、实践反思

尽管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展现出显著成效,其实施过程仍面临多维挑战。首要难点在于分层标准的动态维护,由于学生语言能力呈非线性发展,教师需建立周期性评估机制,通过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记录等方式追踪进步,既避免标签效应又确保分组科学性。课堂管理复杂度随之提升,教师需在有限课时内统筹不同层次的任务布置、巡回指导与反馈调整,这对教学节奏把控和差异化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资源建设压力同样突出,开发适配各层次的任务单、范文库和评价工具需要教研组协同作战,往往耗费数倍于传统备课的时间精力。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学校提供教研支持、教师深化专业反思、家校协同引导认知,形成分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结语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能有效回应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提升各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学习效能。面对动态分组、课堂组织、资源准备及心理引导等挑战,需持续优化分层策略,探索高效动态评估方法,完善分层教学资源体系,并加强学生发展性评价引导。

参考文献

[1] 刘智卉 . 基于任务分层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D]. 重庆 : 重庆师范大学 ,2024.

[2] 方凌娟 .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J]. 文渊(中学版),2024(1):515-517.

[3] 王佳颖 .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山西青年 ,202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