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覃志宇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广东肇庆 526060
前言: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它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适配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教育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能够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在帮助他们跨越现有水平,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对于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挖掘他们的潜力。
3. 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些智能,并且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表现出来。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分层,为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例如,对于具有较强逻辑 - 数学智能的学生,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挑战性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具有较强空间智能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图形、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
1. 学生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B 层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 层为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分层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给学生贴上标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 A 层学生,教学目标可以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对于 B 层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对于 C 层学生,教学目标则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 A 层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如数学竞赛题、数学建模等,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 B 层学生,教学内容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增加综合性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对于 C 层学生,教学内容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问题解决
1. 实施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的发展,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分层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分层的动态管理难度较大,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及时和准确;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 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三是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语: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总结经验教训,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我们也要认识到,分层教学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相信随着分层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它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落实“双减”背景下因材施教、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磊 . 简述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4):54-54.
[2] 严银娟 . 小学数学动态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D]. 浙江省 : 浙江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