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具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曹婧
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小学 050000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字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个性化学习,促进互动与合作以及优化评估与反馈。这些不仅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有趣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一、课前预习,数字工具助力词汇初感知
传统预习方式,如让学生提前阅读单词表或听录音,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情境支撑,效果有限。数字工具的出现,为课前预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能够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介,为学生创造生动、直观的初次接触体验,有效降低新词汇的陌生感,激发学习期待。比如在On the Farm 的学习中,特别是 Lesson 1: Welcome to the farm! 这一课。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是常见的农场动物名称:cow(奶牛)、sheep(绵羊)、duck(鸭子)、pig(猪)。如果仅仅让学生提前看书本上的图片和单词,预习效果可能平平。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新动物词汇有更生动、更立体的第一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日常使用的沟通平台,比如微信群或者钉钉班级群。提前精心挑选或制作一个时长短小(通常 1-2 分钟)、内容聚焦的动画短片或一组动态图片集。这个资源的核心特点是:清晰地展示这几种农场动物的真实或卡通形象,并同步播放它们最具代表性的叫声。例如,奶牛“moo”的叫声、绵羊“baa”的叫声、鸭子“quack”的叫声和小猪“oink”的哼叫声。学生在家里,利用几分钟时间观看这个短片或动态图集。这个过程轻松且有趣。当看到屏幕上憨态可掬的奶牛形象,同时听到“moo”的声音时,“cow”这个英文词就不再是书本上一个孤立的符号,而是与具体的形象和声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快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动物形象、英文名称和对应声音的三维联系。
二、课中教学,数字工具深化词汇理解与内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并初步记忆和尝试运用词汇,是教学的关键目标。数字工具凭借其直观、互动、即时反馈的特性,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使词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效率和吸引力。以教授冀教版 Unit 2 Good Food, GoodHealth 中的 Lesson 1: 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为例,本课的核心词汇是常见的早餐食物:milk(牛奶)、bread(面包)、eggs(鸡蛋)、fruit(水果)。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领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记忆也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运用希沃白板等交互式工具来设计课件内容。比如,当屏幕上出现一杯牛奶的图片时,教师点击图片,可以触发一段简短的动画:牛奶从盒子中缓缓倒入玻璃杯,同时伴随清晰的“pouring”音效。学生不仅看到了“milk”这个词和图片,更直观地理解了“倒牛奶”这一与牛奶相关的常见动作场景。同样,对于“bread”这个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交互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用手指将屏幕上的“面包片”图片拖拽到一个卡通烤面包机里。当面包被“放”进面包机后,课件自动播放面包机工作的轻微“嗡嗡”声,几秒钟后,“叮”的一声,一片烤得金黄、仿佛冒着热气的面包片弹出来。这个过程简单有趣,学生参与感强,通过模拟真实的烤面包情境,将“bread”这个单词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动态、可操作的呈现方式,效果远胜于静态的图片展示或单词卡朗读。它瞬间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将抽象的英文单词转化为可观察、可参与的具体场景。
三、课后延伸,数字工具拓展词汇运用空间
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词汇掌握的完成,课后环节对于巩固记忆和促进实际运用至关重要。数字工具以其便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的课后词汇复习与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习得以延伸至生活场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在 My Family 的 Lesson 2: What do they look like? 中。本课学习的核心词汇是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形容词,如 tall(高的)、short(矮的)、bigeyes(大眼睛)、long hair(长头发)等。传统的课后作业可能是抄写单词或造句,虽然能巩固拼写,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词汇的机会有限。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词汇真正用起来,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基于数字工具的实践性小任务。任务要求很简单:学生需要使用身边常见的工具——家里的手机相机,或者平板电脑、甚至电脑上简单的画图软件,完成一项关于“我的家人”的创作。学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为家人(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拍一张清晰的生活照;另一种则是发挥创意,用画图软件为某位家人画一幅简笔画。
完成照片拍摄或简笔画绘制后,学生需要运用本课学到的新词汇,在照片或图片旁边添加简短的英文描述。例如,给爸爸拍的照片旁标注:“My father.He is tall.”;为画的长发妈妈简笔画写上:“My mother. She has longhair.”;或者在弟弟的照片下注明:“My brother. He has big eyes.”。描述不必复杂,关键在于准确使用目标词汇。学生将这份包含图片和文字描述的作业,通过班级日常使用的平台(如钉钉班级群作业功能、微信群文件传输或学校指定的教育 APP)提交给老师。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浏览所有学生的作品,并给予简单的反馈或点赞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如钉钉班级圈、微信群相册或 APP 内的班级作品墙),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这种将数字工具与生活实际、语言运用紧密结合的课后延伸方式,有效促进了词汇的内化与迁移。
结语
数字工具在冀教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将希沃白板、常用学习 APP、班级管理平台等工具,合理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互动和课后复习拓展环节,能够使词汇学习过程更生动、高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辅助其掌握运用词汇。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 基于Unity 3D 的小学英语词汇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24.
[2] 宋美玢 . 小学英语词汇探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 [D]. 中南民族大学 ,2023.
[3] 甘子昊 . 小学英语词汇数字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