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茶香飘世界:恩施富硒玉露茶非遗技艺国际传播创新研究 

作者

袁军 邵薇薇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23

引言:

恩施玉露茶承袭了 1300 余年的唐代蒸青古法,坐拥世界罕见的独立硒矿资源,其“非遗制作工艺 + 富硒”的双重特性具备冲击国际高端健康市场的能力,全球健康消费升级与非遗数字化浪潮也为此次研究提供了机遇。本文构建融合科学传播、沉浸式非遗手工制茶体验与针对海外客户精准营销的新路径,旨在实现非遗技艺活态保护、硒元素健康价值国际传播、茶农增收与品牌出海的多重目标,同时为同类产品出海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一、项目研究背景与核心目标

1.1 研究背景简述

恩施玉露茶作为国家级非遗技艺与富硒地理标志产品,面临传统工艺传承断层、国际传播力薄弱、乡村产业赋能不足等现实挑战。研究拟通过“文化 + 科技 + 语言”的融合,让恩施玉露茶从深山走向世界舞台,守护传统技艺传承,激发经济潜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1.2 核心目标凝练

(一)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

恩施玉露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 " 唐代蒸青、手工整形"的独特工艺正面临传承危机。“杨胜伟(2015)在《恩施玉露技艺传承实录》中指出,其年轻学徒数量十年间下降 60% 。研究借助短视频等数字技术,对“鲜叶摊放 - 蒸汽杀青 - 揉捻做形”等九道工序进行动态还原,将抽象的非遗制茶技艺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影像呈现。

(二)提升富硒玉露茶的国际传播力及影响力

根据湖北省茶叶学会(2023)发布的行业报告(注明:该公报显示恩施州茶叶出口占比为 3.2% ,玉露茶占出口总量的 93% ),恩施玉露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其出口量不足总产量的 5% ,且主要集中于东亚市场。主要障碍在于硒元素健康价值在海外市场传播不足。为了提升富硒玉露茶的国际传播力及影响力,可依托英语作为载体,向世界讲好玉露茶的“硒元素健康价值”与“唐代蒸青工艺”故事,打破文化隔阂。

(三)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恩施茶农电商能力薄弱的问题,通过文化传播带动茶产业升级,为恩施茶农提供数字化营销工具,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增收。

二、核心研究成果与创新突破

2.1 非遗技艺的数字化活态传承成果

(一)工艺可视化再现

系统梳理恩施玉露茶的非遗制作工艺(如蒸青九道工序、手工整形技术),将较为抽象复杂的技艺转化为可视化内容,突出了其独特性。将工艺分解,如" 手工揉捻" 拆解为" 掌心温度 60C 、压力 3kg′′ 等可视化数据,通过多模式呈现,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科普非遗工艺,相比传统文字描述,技艺理解效率提升。

(二)跨文化翻译体系构建

建立“意象保留 + 功能解释”的翻译模型,海外受众术语理解度提升。如用 "steam-fixing(蒸汽固鲜)" 等术语替代直译,使其更易被年轻一代及海外客户接受。

2.2 富硒价值的国际传播突破

(一)科学传播体系搭建

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翻译解释硒的功效,通过 " 茶马古道 " 历史故事串联唐代蒸青工艺,打造具有恩施特色的独特品牌文化。结合硒元素科学数据(如茶叶中硒含量、健康价值),研究设计英语(及其他语言)科普方案和内容。设计“1 杯玉露 ≈8 根香蕉的硒”等可视化科普素材,结合 Rayman(2012)硒元素免疫研究成果,制作英文字幕解读视频。

(二)市场拓展成效

针对欧美健康消费场景开发细分产品,提高产品溢价。

2.3 乡村振兴赋能成果

(一)搭建多模式数字化营销体系

包含非遗工艺模板、英语解说等功能,培训茶农,带动周边茶企入驻跨境

电商平台。

(二)产业融合模式创新

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关联消费,设立茶厂参观成为恩施文旅新地标。

三、项目实施价值与展望

以非遗技艺与科技融合为驱动,通过英语传播创新推动硒茶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与健康产业发展。

3.1 文化价值

保护濒危非遗技艺(如手工炒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国非遗保护中心(2021)强调,数字化 ' 活态保护 ' 能使非遗项目传承效率提升 40% 以上,有效延缓技艺消亡。同时,推动楚茶文化与世界茶文化的对话,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3.2 经济价值

为恩施茶企提供国际化营销方案,拓展海外市场(如欧美健康食品市场)。参考武夷岩茶出海经验(林治,2022),此类设计使产品溢价达 30% 。同时,与当地文旅融合,带动当地旅游、电商等产业发展,将茶厂参观设为特殊的旅游打卡点,延长消费链条。

3.3 社会价值

普及硒元素健康知识,倡导科学饮茶理念,助力全民健康。为高校英语专业提供新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文化转译”能力,造就“文化+ 语言 + 技术”复合型人才。

四、结论

非遗术语的专业转译、多种科学传播模式的构建以及数字工具的赋能,为提升恩施玉露的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其海外影响力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借助专业知识和传播工具打造一条创新融合的营销道路,打通从恩施茶园到欧美市场的数字化通路。此模式不仅能助力玉露茶成为国际健康消费市场的新符号,更形成了“学术研究—产业升级—文化输出”的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文双驱动的方案,还将扩大非遗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并加强英语专业与食品科学的跨学科合作。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 2022 年湖北省茶叶出口统计公报 [R]. 武汉 ,2023: 15.

[2] 林治 . 中国茶国际化传播案例研究 [J]. 茶叶科学 , 2022(3): 45-52.

[3] Rayman M P. Selenium and human health[J]. The Lancet, 2012,379(9822): 1256-1268.

[4] 杨胜伟 . 恩施玉露技艺传承实录 [M].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1)[R]. 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21: 56-58.

注:该文为2025 年度湖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茶香飘世界:恩施富硒玉露茶非遗技艺国际传播创新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

袁军(2004.03-),女,汉族,湖北恩施人,就读于武汉轻工大学翻译专业

邵薇薇(1983.10-),女,汉族,湖北荆州人,讲师,从事德语语言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