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

作者

李洁

身份证号:413027197209011474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和服务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工程作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它能够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分析和优化,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一、数字工程概述

(一)数字工程的定义

数字工程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工程对象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体系。它涵盖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通过建立工程对象的数字化模型,整合地理信息、建筑信息、设备信息等多源数据,实现对工程对象的可视化呈现、精确化分析和智能化决策。数字工程打破了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中信息孤立、数据分散的局面,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

(二)数字工程的技术体系

数字工程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以及信息共享与协同技术。数据采集技术通过传感器、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等设备,实现对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等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建模与仿真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理念,构建城市及各类工程设施的虚拟模型,模拟其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信息共享与协同技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三)数字工程的特点

数字工程具有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点。数字化是其核心,将工程信息以数字形式表达,便于存储、处理和传输;集成化体现在整合多源数据和各类技术,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智能化借助先进算法和模型,实现对工程对象的自动监测、分析和决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则贯穿工程从规划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各阶段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支持。

二、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工程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了变革。通过对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建模,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可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动态感知和评估。及时发现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并进行精准定位和预警,便于管理部门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降低设施故障风险,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同时,利用数字工程技术还能优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通过模拟不同方案的实施效果,选择最优建设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公共服务优化

数字工程有助于提升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领域,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远程教学、在线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教育公平;在医疗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远程医疗诊断,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利用效率,方便居民就医;在交通领域,借助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交通流量数据,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个性化出行路线规划,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三)城市安全保障

数字工程在城市安全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屏障。借助数字工程建立的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将治安监控、消防设施数据、应急资源储备等多部门数据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壁垒。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如同为城市配备了敏锐的“ 感知神经” ,无论是火灾隐患产生的异常热源信号,还是自然灾害来临前的环境参数变化,亦或是公共安全事件的苗头性信息,都能被精准捕捉。一旦发现潜在威胁,系统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依据预设规则和资源分布情况,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处置。同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可构建高度还原城市真实场景的虚拟模型,模拟各类灾害发生过程,分析灾害扩散规律,进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应急预案,全方位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可靠防线。

三、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前景与挑战

(一)发展前景

未来,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工程的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能够实现对城市更全面、更精准的感知和管理。数字工程与城市各领域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推动智慧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为居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广阔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城市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增加了数据泄露和被攻击的风险;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有效整合和共享,影响数字工程的应用效果;此外,数字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相关人才短缺,制约了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和发展。

(三)应对策略

为应对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应对体系。在数据安全层面,不仅要加快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更新与细化,针对新型数据泄露风险制定专门条款,还要综合运用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先进加密技术,结合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从法律约束和技术防护双重角度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居民隐私。在数据整合方面,需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涵盖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内容,搭建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数据的高效流通与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领域,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数字工程相关核心课程,加强产学研合作;职业培训则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模拟项目和实际案例教学,快速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为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应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束语

数字工程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优化、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尽管目前面临数据安全、数据整合和人才短缺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数字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应持续加强数字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深化其与城市建设各领域的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骆琛,陈昱新,葛争争.数字智能化工程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5,(S1):78-80.

[2]郭娟.智慧大脑云端中枢[N].晋中日报,2025-06-23(001).

[3]安栋,刘栋栋.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测绘与规划中的融合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25,(0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