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遗保护与皮影戏现代化转型协调共生的实践之路

作者

都文博 陈立胜(通讯作者)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在千年历史跃进中,皮影戏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光影艺术,如今正处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皮影戏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其单一主体的传承模式正逐渐走向衰落。破局之法似乎就藏在“协同与共生”之中。当现代技术不再是传统文化地对跖点,两者的互动呈现出新的可能性,打破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封闭的系统边界,用数字化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内部的活力。

为了激发皮影戏的可持续性发展,突破固有的模式,要在文化领域、媒介技术和社会需求达成动态平衡。将数字化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社区参与、教育体系和文化产业为辅助进行联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皮影戏;民俗艺术;非遗传承;融合与交流;数字化保护

引言:皮影戏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而其现代化转型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化赋能、内容创新以及产业融合等手段,皮影戏正从“博物馆里的艺术”转变为“活态文化生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皮影戏的现代化转型还需注重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参加国际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皮影戏可以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爱。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皮影戏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1起源与发展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以兽皮或纸板雕刻人物造型,通过光影投射在白色幕布上进行叙事表演。其技艺巧妙融合了雕刻之精细、绘画之绚丽、音乐之悠扬、文学之深邃,从而孕育出陕西华县的粗犷豪放、甘肃环县的古朴典雅、四川成都的细腻温婉、云南腾冲的多彩多姿等各具魅力的地域流派。被誉为“影戏之祖”的皮影戏,不仅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滥觞,更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庄严的祭祀仪式以及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方式的普及,皮影戏逐渐淡出主流文化舞台。

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皮影戏的存续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表演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断层加剧。因此,推动皮影戏与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激活其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1.2文化内涵与特色

1.2.1文化内涵

皮影戏是民间信仰的寄托、民俗风情的再现、历史故事的演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皮影戏的剧目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历史典故,通过细腻且生动的表演,向观众深刻地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忠、孝、节、义。同时,皮影戏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从影人精致的服饰、道具到表演场景的精妙布置,无不透露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1.2.2 艺术特色

从造型艺术来看,皮影戏的影人造型独特,采用皮革雕刻而成,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影人的头部、身体、四肢等部分可以活动,通过艺人的操作,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动作姿态。在表演艺术方面,皮影戏融合了说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艺人通过操纵影人,配合独特的唱腔和音乐节奏,演绎出精彩的故事。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在传统的皮影戏舞台上表演,也可以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表演。

二、皮影戏非遗保护的挑战

2.1观众流失

现代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如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力。相比之下,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相对传统,节奏较慢,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快节奏的娱乐需求。

2.2 传承人才匮乏

皮影戏的传承需要掌握雕刻、表演、说唱等多种技艺,学习周期长,难度较大。而且,从事皮影戏传承工作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年轻人投身其中。目前,许多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传统皮影戏技艺正濒临失传的边缘,这对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3 传统传播渠道的不足

传统的皮影戏传播渠道主要依赖线下演出和展览,这些方式在传播范围和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线下演出作为皮影戏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传播范围受到地域的严格限制 。皮影戏的演出通常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如剧院、文化馆、乡村礼堂等,观众需要亲自前往这些场所才能观看演出 。这就意味着,只有居住在演出场所附近或有条件前往的人群才有机会欣赏皮影戏,而对于距离演出场所较远的观众来说,观看演出存在诸多不便,这大大限制了皮影戏的受众范围 。

三、皮影戏的现代化转型

3.1线上数字化平台

3.1.1数字化技术

数字技术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 建模等。VR 技术能够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皮影戏的表演场景之中;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皮影戏元素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3D 建模技术能够对皮影戏的影人、道具等进行数字化重建,方便保存和传播。

3.1.2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如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皮影戏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现其独特韵味,从而捕获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3.2线下创新与推广

3.2.1 举办主题展览与体验活动

在博物馆、文化馆、艺术展览中心等场所举办皮影戏主题展览,展示皮影戏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经典剧目等内容。展览现场特设互动体验区,使观众能够亲身参与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感受其独特魅力。

3.2.2推动皮影戏进入生活

开展皮影戏进校园活动,将皮影戏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邀请皮影戏艺人到学校进行表演和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组织皮影戏进社区活动,在社区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等地举办皮影戏演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皮影戏在基层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束语

皮影戏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其独特的造型与表演艺术特征在文化传承、艺术审美以及社会教育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皮影戏的传承正面临诸多挑战。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观众流失,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传统传播方式受限,而新媒体传播又相对滞后,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明显不足。不过,新媒体也为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传播范围广泛,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并能实现多媒体融合,从而突破时空限制,扩大受众群体,创新表现形式,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皮影戏的传承与弘扬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新技术在皮影戏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探索更多创新的应用模式和表现形式。其次,深入挖掘皮影戏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再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皮影戏推向国际舞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总之,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让皮影戏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皮影戏的数字化呈现方式的研究》(李灏颖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杨红2014)

《皮影艺人生存状态变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辽宁喀左县的调查》(邢天月2022)

《中国京剧“出口”全球》(陈佩2024)

《皮影戏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梁浩2018)

2024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皮影戏”的弘扬 (X20241362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