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 思政- 党建- 专业” 三维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黄贵琦 张娟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省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极路19号 056038
一、引言
在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驱动下,地方工科院校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正面临深层次挑战。专业认证体系强调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与学生创新实践素养之间存在裂隙,党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不足导致价值引领浮于表面,双创资源与教学需求的错位加剧育人离散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通过国家专业认证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针对双创教育覆盖碎片化、思政元素渗透表层化、资源转化低效化等核心问题,创新性地提出“ 思政-党建-专业” 三维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度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依托党建机制整合双创资源、基于专业认证标准重构“ 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实践体系,形成双创育人的价值引领、组织驱动与能力培养的逻辑闭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思想意识,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使新时代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创新创业道路上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实施路径
(一)思政维度:以价值引领构筑创新创业精神坐标
思政教育通过系统性的价值引领与思想浸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筑起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理想的精神坐标。深挖思政元素中的工匠精神、家国担当等内核,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树立“ 科技报国” 的价值导向,避免创新创业行为的功利化倾向。同时,通过构建思政、双创双向融合育人机制,整合思政资源与双创资源,形成“ 思想引领—能力培养—实践转化” 的闭环体系。依托红色党性实践、社会服务实践等多维载体,引导学生在基层调研、科普服务中深化对社会需求的认知,将专业创新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通过双向赋能激活学生的创新内驱力,培育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二)党建维度:以组织赋能构建双创教育立体架构
学院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由学院党委牵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各方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并将党建活动与双创实践有机结合,构建起党建引领双创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组织架构层面,学院以学生党员为核心,打造“ 党建 + 创业团队” 党小组,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激活创新创业团队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使团队成为兼具专业能力与红色基因的先锋集体;党团协同维度,将团建与党建深度融合,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开展特色党团活动,在赛事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师资培育方面,着重提升党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与双创教育能力,发挥教师在思想引领与专业指导中的双重作用,培育学生“ 敢闯会创” 的实践品格。
(三)专业维度:以认证标准构建“ 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 实践培养体系
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视角下,打造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创新创业管理团队,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团队,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发展特点与个性化职业规划需求,构建“ 课程体系-服务平台-实践平台” 于一体的“ 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 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① 梳理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从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多角度制定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渐进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四个年级;
② 学院官方网站设立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开设创新创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竞赛信息以及优秀获奖作品信息,建立“ 科创爱好者协会” ,每年举办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以及分享交流会,凝练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典型案例;
③ 建设并完善“ 聚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开放河北省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点实验室,从实习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基金等方面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必要硬件支持,使学生能够实时化、远程化、个性化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意义
(一)构建党建思政的价值引领体系
通过思政元素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将“ 科技报国” 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专业理想的创新人才。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为双创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实现 “ 思想引领-组织驱动-实践转化”的逻辑贯通,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与持续性。
(二)完善基于专业认证的实践能力培养链
依托专业认证标准构建的“ 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 实践体系,将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全流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统一。创新创业平台的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战的全链条支持,有效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育人范式
三维协同模式突破了传统双创教育的碎片化局限,通过思政铸魂、党建赋能、专业融通的有机结合,为地方院校解决“ 思政融合不深、资源转化低效、实践体系零散” 等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对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新工科建设与专业认证背景,探索出“ 思政-党建-专业” 三维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价值引领、组织驱动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有效破解了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中的结构性矛盾。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资源转化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三维协同的内涵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的长效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动态对接,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给排水专业工程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胡燕子,彭明雪,赵元栋.高校党建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劳动保障,2024,(5):36-37.
[2]尹洁,程智浩,高浩为,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5):37-40.
[3]赵文军,李泱茜,刘婷,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3):80-82.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新工科背景下党建教育、思政教育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2304096);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JG2023020);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整合及其全程化教育培养体系研究” (2023xncxcy07);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设计类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给排水专业《给水处理厂设计》为例(JG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