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实践探索

作者

宗诗语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及有机融合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强调,打破学科壁垒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及革新精神难以由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培养,然而跨学科教学得以协助学生确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语文学习的内涵由科学、数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知识的融入得以丰富,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探寻小学语文与多学科融合的革新路径,本研究依靠跨学科教学理念,借助主题统整、项目学习、综合实践等方式,确立开放、多元、立体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革新水平,为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给出实践经验。

一、跨学科主题单元的设计与落实

(一)依靠核心概念的主题单元确立策略

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体系由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主题单元的设计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既有语文学习的空间,又涉及多学科知识,主题选择注重现实意义及教育价值。保证知识整合的系统性及科学性,概念图工具协助教师梳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语言水平、思维水平、审美水平、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都被涵盖,学习目标的制定兼顾语文核心素养及跨学科水平培养。科普文章、数学故事、艺术作品等多样化材料被引入,教学内容的组织打破教材限制,整合课内外资源。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创意表达等方式深化学习,活动设计强调探究性及实践性。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及成长受到关注,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及综合性。

(二)多学科教师协同的教学组织模式

有效的协同机制的确立是成功落实的关键保障,跨学科教学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教师定期展开联合教研,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教研共同体的组建打破学科界限。明确各自的教学任务及配合要点,集体备课制度保证各学科教师对主题单元有统一的理解及规划。按照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协同教学模式涵盖平行教学、交替教学、团队教学等多种形式。优秀案例、教学素材、评价工具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给出交流及分享的空间。借助培训、观摩、研讨等活动推进教师成长,专业发展支持协助教师提高跨学科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机制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良教学。

二、项目化学习驱动的语文实践革新

(一)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学生借助完成项目任务达成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水平的充分发展,项目化学习将语文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及开放性,如"如何为学校设计一个生态园""怎样创作一部校园微电影"等。每个任务都涉及语文技能及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复杂问题细化为可操作的子任务。涵盖研究方法、信息资源、技术工具等,学习支架的搭建为学生给出必要的指导及协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小组合作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借助演讲、展板、视频等方式分享项目成果,在展示中提高表达水平及自信心,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达成此目标。评价标准涵盖知识运用、技能发展、态度情感等多个层面,真实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

(二)语文水平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发展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项目化学习为语文水平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发展给出理想平台。学生学会筛选、整理、分析各类信息资源,信息搜集及处理水平在项目研究中得到锻炼。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变得真实有效,写作水平借助撰写研究报告、项目计划、反思日志等得到提高。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辩论,口语交际水平在小组讨论、成果汇报、答辩展示中得到发展。学生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批判性思维借助问题分析、方案比较、结果评估等环节得到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革新水平在项目设计及落实中得到调动。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社会实践水平借助实地调查、社区服务、成果运用等活动得到加强。

三、跨学科评价体系的确立与落实

(一)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充分反映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状况,跨学科学习评价需要确立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借助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展开可视化评估,知识整合水平评价关注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展开关联及运用的水平。涵盖问题分析、方案设计、落实执行等环节,问题解决水平评价考察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水平的发展受到重点关注,这是革新思维评价的内容。评估其沟通、协调、领导等社会性技能,合作水平评价借助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非认知因素受到关注,学习品质评价涵盖这些内容。展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及综合素养,表现性评价借助作品集、展示活动、实践项目等方式。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发展,评价方式的革新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直观展现成长轨迹,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全过程,涵盖学习计划、过程资料、反思日志、作品成果等。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及批判水平,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及时发现亮点及问题,给出个性化指导,教师观察记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元认知水平及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展开反思及总结。共同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家长参与评价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教学改良及学生发展给出依据,数字化评价平台整合各类评价数据,生成个性化的评价报告。

结语

打破学科壁垒,达成知识的融通及水平的综合培养,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革新实现此目标。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主题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多元评价等革新实践达成此效果。不仅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及形式,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革新精神及实践水平,实践证明跨学科融合能实现这些目标。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组织管理、资源的配置等提出更高要求成为现实。继续深化跨学科教学研究,完善支持体系,强化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计,让跨学科学习成为常态,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革新型人才,这是未来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张晓东.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8):102-109

[2] 王丽丽,陈建平.项目化学习推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22,43(06):88-96

[3] 刘芳,赵明亮.STEAM 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模式确立[J].中国教育学刊,2021,42(11):75-82

[4] 张伟,周晓燕.依靠核心概念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J].教育科学研究,2024,35(03):63-71

[5] 陈雨,杨志强.多元评价体系在小学跨学科学习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3(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