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先进节能技术研究

作者

杨磊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与环境负荷的最小化。这一设计理念以建筑电气系统为载体,深度融合能源科学、环境工程与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涵盖供配电、照明、设备控制等多维度的节能体系。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优化变压器选型、提升功率因数、控制谐波污染等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的电能损耗;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调控等前沿技术,推动建筑从传统能源消耗模式向清洁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绿色电气设计不仅直接决定建筑能效等级与碳排放水平,更通过优化电气系统架构与设备选型,显著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升资产长期价值。此外,其对于提升室内环境品质、保障用电安全可靠性亦具有关键作用。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维度。从技术层面看,其倒逼建筑电气行业突破传统设计范式,催生非晶合金变压器、永磁同步电机等高效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能控制技术。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建筑电气系统能效比提升,更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为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产业层面看,绿色电气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 双碳” 目标的提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大,电气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核心载体,其绿色化改造成为实现整体减碳目标的关键路径。通过推广绿色电气设计,建筑企业能够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满足绿色建筑认证标准要求;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涵盖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的完整绿色产业生态。

2.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2.1 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与自动化技术

智能电气控制系统运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在现场层精心布置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这些设备如同敏锐的触角,能够实时采集用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控制层则借助 PLC 和DDC,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管理层采用BMS,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照明控制方面,自动化技术引入光感器和人体感应器,它们如同智能的“ 眼睛” 和“ 耳朵” ,能够根据自然光照强度以及人员活动情况,精准调节照明强度,既满足照明需求又避免能源浪费。在空调系统里,采用变频控制与温度优化算法,依据室内外环境变化动态调节运行参数,使空调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在配电系统中,通过负荷预测和需量控制技术,对用电负荷曲线进行优化,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与高效。智能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协同应用,让建筑用电实现了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此外,该系统还集成了故障诊断功能,运用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一旦发现潜在问题,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为绿色建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光伏新能源系统技术与设计

在绿色建筑领域,光伏新能源系统积极践行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的创新设计理念,巧妙地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深度融合,使建筑不仅具备遮风挡雨等常规功能,还能高效地收集太阳能。在系统设计环节,光伏方阵选用了高效单晶硅电池组件,这种组件具有出色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通过精准计算和科学规划,对光伏方阵的倾角和朝向进行了优化调整,以此最大程度地提升发电效率。

在并网逆变器的选择上,其采用了具备多路 MPPT 技术的产品。这种技术能够在部分遮挡等复杂条件下,自动追踪每个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有效提高系统在不利环境下的发电量,确保光伏系统始终保持较高的输出性能。电气设计优化工作则需要围绕并网点选择、线损控制以及防孤岛保护等方面展开。在配电系统中,专门设置了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一旦主电源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迅速、自动地切换到备用电源,为建筑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极大地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储能系统配备了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该系统能够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细管理,通过优化充放电策略,避免电池过度充放电,从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还搭建了功能强大的监控平台,该平台能够整合气象数据和发电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建立精确的发电量预测模型。通过对发电量的精准预测,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使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并网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建筑用电需求与光伏发电的完美匹配。需要指出的是,系统还配置了微电网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对光伏发电、储能和负载的协调控制,根据不同的用电需求和发电情况,灵活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绿色建筑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2.3 高效能电气设备的选型

以变压器为例,电气工程师应选用低损耗的非晶合金变压器,相较于传统硅钢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可降低 70% 以上,显著减少能源在设备闲置状态下的浪费。配电系统设计方面,可以引入智能低压开关设备,这类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电能质量,还能在出现故障前发出预警,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与高效。照明系统则采用高光效的 LED 灯具,其光效可达 180lm/W 以上,同时搭配智能驱动电源,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光,实现精准节能。动力设备领域,选用 IE4 超高效电机,其运行效率相较于普通电机能提升 3 至 5 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动力设备的能耗。对于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并配合变频器使用,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整运行状态,实现高效运行。为进一步提升能效,工程师还可以对设备进行能效分级管理,根据设备能效等级合理分配使用场景。匹配负荷特性,确保设备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高效运行。并优化运行参数,通过精确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万跃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电气技术探讨[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4,5(05):98-101.

[2]韦帮富.绿色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要点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6):130-131+138.

[3]杨健伟.绿色建筑节能理念与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6):135-138.

[4]汪海忠.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4,(04):102-104.

[5]陈立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的研究应用[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3,(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