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算法驯化下信息茧房的产生与媒介素养应对策略

作者

李欣怡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3

一、引言

数字化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海量内容从新闻、社交动态到广告铺天盖地而来。算法推荐技术凭借精准推送能力迅速占据信息分发主导地位,从新闻客户端到短视频平台,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与偏好定制内容,极大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然而,这种便利性背后,“信息茧房”风险日益凸显——用户逐渐被局限在兴趣狭窄的信息空间中,忽视其他领域信息。“信息茧房”对个人认知与社会共识构成双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赋能“破茧”的重要力量。

二、信息茧房:算法逻辑与舒适区陷阱

在数字信息爆炸传播的当下,信息茧房的生成并非偶然,而是算法技术特性与用户心理行为模式深度耦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其生成机制可从算法的精准适配逻辑与用户的认知惰性两个核心层面深入剖析。

(-) 算法的精准适配逻辑

算法作为信息时代的“隐形操盘手”,有着加强用户粘性以实现商业价值、提升运营效率的内在使命。它借助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用户在平台上的各类行为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的收集与深度挖掘,精准捕捉并分析其中的偏好与倾向。基于这些全面而精准的数据,算法构建起用户兴趣的详细模型,进而为用户量身定制信息推送方案。而这种精准投喂不仅在当下满足了用户对特定信息的需求,更营造出一种“专属信息空间”的体验,让用户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驯化用户,显著提高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为平台带来稳定的流量和可观的商业收益。同时,对于算法系统而言,同质化信息的推荐相对简单直接,无需进行复杂的跨领域计算和多元信息整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信息分发,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运营效率。

然而,算法的这种精准适配逻辑在提升信息分发效率的同时,也悄然埋下了信息茧房的隐患。这种“投其所好”的推送策略,使得用户逐渐陷入一个由自己兴趣构建的“信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用户无需付出过多的认知努力就能轻松理解和接受信息,从而获得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但长此以往,用户的视野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对不同观点和信息的包容度也会逐渐降低,信息茧房的雏形便由此形成。

(二)用户的认知惰性

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的主体,其心理行为模式在信息茧房的生成过程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具有天然的惰性倾向。面对海量的信息,大脑会本能地选择那些处理起来最轻松、最不费力的信息进行处理,而回避那些需要付出较多认知努力才能理解的信息。

在算法推荐的信息环境下,用户的这种认知惰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放大。由于算法推送的信息大多是用户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用户在阅读过程中无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就能轻松获取信息并获得满足感。这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会让用户逐渐形成对算法推荐信息的依赖,就像习惯了舒适温度的人不愿意再回到寒冷的环境中一样,用户也会越来越不愿意主动跳出算法构建的信息舒适区,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具有挑战性的信息领域。而这种思维惰性也恰恰加固了信息茧房,使得突破舒适圈变得更为困难。

(三)茧房的“加固”与“突破”困境

算法的精准适配逻辑与用户的认知惰性反馈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强化、彼此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信息茧房的生成和加固。

算法凭借精准适配逻辑,收集用户浏览、点赞、搜索等行为数据,勾勒兴趣画像并推送信息。而用户长期接收低认知负荷内容,思维耐力逐渐衰退。面对复杂信息,大脑难以集中精力理解,短时间内便会出现疲惫走神的现象,进而排斥复杂信息,更依赖算法推送的轻松内容,算法驯化用户的目的就此达到,行为依赖的舒适区就此固化。

随着依赖加深,思维惰性被激活放大。算法持续提供安全熟悉的信息,为用户打造信息舒适圈,让用户对舒适区依赖愈发强烈。同时,算法过滤冲突信息,营造和谐统一的信息环境,使用户无需面对不同观点挑战,人们开始主动排斥异质信息,批判性思维逐渐萎缩,思维惰性进一步加剧。

算法根据用户在舒适区成瘾和回避异质信息时的点击、停留、分享等行为反馈,不断优化推荐,精准推送同质化内容。用户信息获取范围愈发狭窄,被局限在算法构建的小空间。而用户在享受便利时,认知惰性增强,更不愿突破舒适区,即便遇到异质信息也选择忽视回避。而这种反馈又为算法推送同质信息提供“依据”,形成恶性循环。信息茧房不断膨胀,将用户包裹其中,与外界多元信息隔绝。

三、信息茧房的影响

(一)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信息茧房对个体认知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

长期困于信息茧房,个体的视野会急剧窄化,知识结构也随之失衡。算法依据兴趣推送信息,让不少人只沉浸在特定领域。比如热衷科技的人,每日被各类新品、技术突破包围,对人文历史里波澜壮阔的变迁、社会现象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等,都知之甚微。人们被困在自己信息的舒适圈内,思维惰化致使其不愿意接受舒适圈外的信息。

刻板印象的固化与批判性思维的弱化,也是信息茧房的“副产品”。当个体长期接触同质化信息,缺乏对立观点的冲击,思维便会逐渐僵化,形成刻板印象,难以客观看待某些事物。同时,没有不同观点的挑战,个体面对信息时不再深入思考其真实性、合理性,盲目接受,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退化。这种情况就会加剧认知偏见,使个体在信息选择时,往往倾向于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排斥相反信息。

同时,信息茧房严重限制了个体的创新思维。创新源于多元信息的整合与碰撞,需要广阔视野和多元思维。但信息窄化让个体思维受限,如同井底之蛙,阻碍了多元信息的交流与碰撞,限制个体间思维交互,也就难以出现创新性观点。

(二)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算法推荐机制催生的信息茧房正深刻重塑社会交往图景,其影响从个体认知延伸至群体互动与社会共识层面。社交媒体中的社群分化呈现“算法隔离”特征,其引发了社群的严重分化,使得观点极化现象愈发凸显。在算法的精准“投喂”下,人们被圈定在各自的信息领地,不同茧房群体之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难以沟通。例如,2024 年美国大选期间,推特平台数据显示支持不同候选人的用户群体,其信息源重叠率不足 15% ,导致政策讨论时 68% 的对话陷入“鸡同鸭讲”的僵局。

信息茧房还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共识的达成,驯化个体的同时也在驯化社会。不同群体由于长期处于不同的信息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千差万别,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群体由于缺乏共同的信息认知,各方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导致社会共识难以达成,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削弱。更严峻的是,算法通过强化群体内认同形成“信息回音室”,使公共议题讨论呈现“情绪优先”特征——在多元信息交流缺失的情况下,公共议题的讨论变得片面而情绪化。当热点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只是基于自己茧房内的有限信息,快速形成片面的观点,并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忽略了对事件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讨论逐渐偏离了理性轨道,演变成互相攻击和谩骂的“战场”。这种低质量的讨论不仅无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媒介素养如何赋能“破茧”

在算法主导信息传播的当下,媒介素养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成为个体“破茧”而出、突破信息局限的关键力量。

媒介素养帮助个体在多个层面实现“破茧”。首先,要识破算法驯化,意识到算法如何运作并影响自己,敏锐察觉茧房的存在。算法并非中立的信息传递者,而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推送的技术工具。我们要理解算法的运作机制,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身处茧房之中,不再被算法牵着鼻子走,而是以清醒的头脑审视所接收到的信息。算法作为工具,应该为我们所驯化,而不是由算法来驯化我们。

其次,打破舒适区,主动寻求异质信息,挑战既有观点。通过接触异质信息,不断挑战自己既有的观点和认知,就像在思维的土壤中播下不同的种子,让新的想法和见解得以生根发芽。这种打破舒适区的过程虽然可能会带来不适和困惑,但却是拓展思维边界、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人们往往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收媒体推送的内容。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环境构建者。人们不再是信息的奴隶,而是成为了信息的主人,能够掌控自己所接收的信息内容和质量。面对不同的立场观点,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理性交流,提升自己批判性对话的能力,并以此打破茧房之间的壁垒,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信息社会。

五、结论

算法推荐通过驯化用户行为与认知,成为强化信息茧房的核心机制。算法以效率和商业目标驱动,具有窄化信息流的天然倾向,用户在与算法的长期互动中被“驯化”,行为与认知趋于固化,陷入茧房。茧房不仅损害个体认知、社会交往乃至民主基础,还消解了思维自觉。而媒介素养为识别、抵抗驯化并主动破茧提供了路径。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迷宫中,唯有提升媒介素养,唤醒思维自觉,方能破茧而出,拥抱一个更广阔、更真实、更富建设性的信息世界。

参考文献:

[1] 黄淼 , 黄佩 . 算法驯化:个性化推荐平台的自媒体内容生产网络及其运作 [J]. 新闻大学 ,2020,(01):15-28+125.DOI:10.20050/j.cnki.xwdx.2020.01.005.

[2] 胡斐 . 驯化视角下青年用户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抵抗行为研究 [D]. 河南大学 ,2024.DOI:10.27114/d.cnki.ghnau.2024.000260.

[3] 郭亚军 , 李天祥 , 冯思倩 , 等 . 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与“附近的消失”[J]. 图书情报知识 ,2025,42(02):156-166.DOI:10.13366/j.dik.2025.02.156.

[4] 杨春梅 .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信息茧房成茧机理及破茧机制研究 [C]//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 楚雄师范学院 ;,2024:453-457.DOI:10.26914/c.cnkihy.2024.026735.

[5] 谭淑雅 . 抖音短视频信息茧房现象及“破茧”策略研究 [J]. 声屏世界 ,2025,(04):108-110.

[6] 乐承毅 , 张金萍 , 王子鑫 , 等 . 逃离还是困陷?智能算法推荐下短视频用户信息茧房突破的心理动因 [J/OL]. 现代情报 ,1-20[2025-07-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82.g3.20241216.1009.004.html.

[7] 冉令诗 , 李奇峰 , 夏一雪 , 等 . 用户行为视角下信息茧房“形成—演化—突破”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研究 [J]. 现代情报 ,2025,45(03):133-145.

[8] 邱程程 , 彭向斌 , 胡城铭 , 等 . 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情感极化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 ,2024,(07):94-109.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4.07.009.

作者简介:李欣怡(2005.06),女,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