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作者

吴雪萍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中心学校 广东清远 513400

引言:

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学习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活动中。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价值,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感受英语作品中蕴涵的情感,促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四有”人才。

一、在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渗透德育元素。之所以强调德育渗透,与它自身的作用密不可分,通过渗透德育元素,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英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另外,也有一些教师将德育教育看作是思想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这种认知与教育背景下,虽然学生可以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其整体素养并不高。在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英语与德育教育的内在关系,以创新的教育方式,使初中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因此,英语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既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又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的途径

1. 挖掘德育教育元素

英语课本中含有丰富的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利用,深入教材中,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德育因素,以此作为依据,抓住机遇,在教学中有意渗透德育教育,使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1]。

以科普仁爱版九年级上册 Unit2“Saving the Earth”为例,在英语课堂上融入环保主题的德育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环境保护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还能通过语言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挖掘诸如 pollution( 污染 )、deforestation( 森林砍伐 )、recycle( 回收 ) 等词汇背后的德育价值。例如,通过对比 "polluted river" 与 "clean river" 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水污染的危害,同时学习相关英语表达‌。对于 renewableenergy( 可再生能源 )、eco-friendly( 生态友好 ) 等解决方案类词汇,可引导学生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师可以挖掘语法中的德育元素,如被动语态 "The river was polluted by chemical waste”( 河流被化学废料污染 ) 可用于客观描述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态度‌。条件状语从句”If we reduce plastic use,the ocean will be cleaner”( 如果我们减少塑料使用,海洋会更干净 ) 则适用于探讨环保行动与结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力‌。对话和阅读文本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工厂污染对社区影响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对于垃圾分类与回收的说明文,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延伸讨论校园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而教材中的环保倡议书文本,则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环保主张并呼吁行动‌。

2. 创设德育情境, 增强情感体验

要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德育情境,将教材中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进行深入思考和真诚表达,让他们沉浸于深刻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获得心灵深处的触动和感悟。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转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道德的种子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从而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和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培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2]。

以九年级下册 Unit 6“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中胡迪和巴斯光年合作的片段,或歌曲《Count on Me》 by Bruno Mars,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What makes them good friends? How do they support eachother?”通过娱乐媒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设计“友谊困境”短剧(如朋友因游戏输赢争吵、分享秘密等),要求学生分组使用英语表演并讨论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关键词句:“A true friendshould…”“How would you feel if…?”,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元素,强调沟通、宽容与换位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能通过娱乐化、情境化的活动深度体验友谊的价值,实现德育的无痕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贯彻德育,这既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又是英语语言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科学设计教案等,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滋润,引导学生乐学善思,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用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曙伟 . 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J]. 启迪与智慧 ( 中 ).2021(04):97.

[2] 马丽萍 .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 .2020(4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