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播音发声方式的异同及教学演练探析
王鑫博 杨子帆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一、引言
播音主持作为聚焦语言核心的传播艺术,对声音的科学塑造和个性化呈现有着严谨标准,在其相关的专业教学体系范畴内,发声训练一直占据关键位置,张颂教授于《中国播音学》里提及,播音发声的共鸣是一种“以胸腔共鸣为基础,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有别于声乐诸如美声演唱中的持续性地发声。
二、理论分析:声乐和播音发声的相似与差异
声乐和播音的发声体系皆以科学用声的生理基础为依托,但由于艺术目标有别,二者在发声原理、训练的侧重点与技术实施路径上有显著差异,本节将围绕气息运用、共鸣机制、声音控制这三个方面,完整分析两种发声方式的相同特性与差异,并引用我国播音及声乐研究领域的权威意见作以佐证。
(一)气息运用的异同
中国播音界普遍认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是合乎言语表达规律的正确呼吸途径,张颂于《中国播音学》里提出:“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前两种呼吸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采用胸腹联合呼吸后,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所以胸腹联合呼吸是较为理想的用做艺术语言发声动力的基本呼吸方式。”
(二)共鸣系统的差异
共鸣腔体的开发在这两者里均为核心训练内容,播音主要借助口腔共鸣,采用胸腔共鸣辅助提升音色的厚度,倡导清晰、鲜明、通透的“实声”,高丽凤认为:“所谓全身共鸣,就是指不将胸腔、鼻咽腔、口腔。进行割裂,而是把全身作为嗓音的反射板,使共鸣得到更好的拓展运用”。
(三)声音控制与表现方式
播音强调声音要达到规范、表达要达到准确、语义要有服务功效,推崇“声音为语言服务”的主张,播音训练中更看重音强、语调、语势的灵活把控,就如重音、停顿衔接、语气的转折方面;而声乐更加追求对情感的渲染,声音表现更多贴合旋律美与风格打造,美声唱法的连音、滑音、颤音这些技巧,在新闻播报等语言传播场合是不恰当的。但在文学作品的朗诵过程中,播音同样重视情感的呈现。
三、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在实际的《语音发声》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发声的问题呈现出一定的普遍与典型性,本部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择取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做剖析,即女生遭遇压喉、声音嘶哑等发声障碍的现象,借助对问题表现的查看、成因的理论解析与教学干预的实践历程,探究播音发声教学中把声乐技巧与规范语言表达相融合的教学手段。
当处于基础发声教学阶段,部分女生进行字词朗读训练过程中,出现声音沙哑、喉部紧张、破音甚至压喉等难题,这种现象一般表现是发声时用力过猛了,声音“挤在嗓子眼”,音色紧促、干躁、少了弹性,依照播音学理论开展分析,主要原因归结为:(1)气息的支撑力度欠缺,吸气浅又零碎,难以造就有效的呼吸掌控;(2)声门闭合紧度过高,喉部的肌肉处在强制收缩状态;(3)先前的不良用声习惯未得到有效修正。播音不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着重气息深沉、平稳,实现有节奏的输出,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声支撑,白龙老师在《播音发声技巧》中,指出播音发声的“声”是指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播音员或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时、应该掌握有声语言发声技巧。在我们每天的练声训练中、要遵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原则,逐渐加强练习的力度。
为处理此问题情形,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训练:起初进行“趴凳呼吸练习”,也就是学生俯卧于凳子表面,双手稍稍按压腹部,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吐气,感受气息下沉至下腹并控制呼吸节律;实施“气泡音”相关训练,采用轻柔发声以缓解声门压力;指导学生发声时留意面部肌肉放松、喉头稳定,还通过“字头—字腹—字尾”的拆分训练来增强吐字归音的完整性,部分学生经过两周不间断训练后,音色有了明显好转,声音嘶哑与破音现象明显减轻,但也有学生鉴于长期形成的错误用声习惯,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正,教学中要留意早期干涉和个性化指导。
四、融合路径探索与教学建议
在明确声乐跟播音发声的共性与区别之后,构建一套系统的融合路径是增强播音发声教学效果的关键,本节依据前面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供下面这些教学相关建议:
1. 合理借助声乐共鸣练习手段,在不损害播音语言清晰度的基础上,可引进闭唇哼鸣、鼻腔共鸣感知等声乐相关训练,增强学生对腔体振动的感觉,就不同声区而言,采取“口腔—鼻腔”结合练习,辅助学生构建起多层次的共鸣反馈架构。
2. 实施音域拓展及语调训练,依照声乐音阶练习途径,筹备简单的“语调滑音”训练,让学生在朗诵或播读中感受音高变化赋予的情感张力,以此拓展语言的表达维度。
3. 设计出模块化的教学流程,提议将播音发声课程划分成“呼吸支持—共鸣感知—嗓音健康—语言表达”四个模块,在各个模块里合理融入声乐相关练习,并借助阶段性的测评与反馈,保证学生可以系统把握并运用。
采用上述途径,可于维持播音语言属性的基础之上,合理借鉴声乐技巧,建立多元发声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颂 . 中国播音学 [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154.
[2] 高丽凤 . 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共鸣训练 [J]. 戏剧之家 ,2015,(15):187.
[3] 白龙 . 播音发声技巧 [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2.225.
王鑫博,男,汉族 河北张家口,1997 年 10.14,研究生, 研究方向:播音主持杨子帆,本科学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