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学科理念为指导融合科学教学和劳动教育
彭子桐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和平小学校 401331
引言
当前教育领域正逐步从单一学科教学向跨学科融合教育转型,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二者的融合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方向。科学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的功能,劳动教育则侧重实践操作与劳动观念塑造,在跨学科理念引导下,二者的融合既能让科学知识在劳动实践中落地,又能让劳动教育获得科学理论支撑,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新的教育路径,也为教育实践创新提供了探索空间 [1]。
一、跨学科理念概述
跨学科理念是指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与教学边界,以核心问题或主题为纽带,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与方法工具,构建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教育体系。它强调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视角,而是引导学习者从多维度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中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这一理念既顺应了知识体系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也能更好地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形成更系统、更立体的认知结构,为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二、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具有教育目标层面的一致性,二者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为核心导向。科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强调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劳动教育则聚焦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注重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责任意识。二者在“实践育人”的目标上高度契合,科学知识为劳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劳动实践则为科学知识的应用搭建平台,共同助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这一目标一致性构成了二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跨学科理念指导下融合的实践策略
( 一) 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
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需打破单一学科知识边界,以核心知识点为纽带,关联不同学科的知识维度与能力要求,构建相互支撑、有机融合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知识的关联性,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与趣味性 [2]。
以“种格桑花”为核心知识点进行课程内容跨学科整合,在科学学科中,引导学生了解格桑花的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到种子成熟)、生长条件(适应高原耐寒耐旱特性、光照与土壤需求等)等植物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指导学生记录格桑花每周的株高、叶片数量变化,学习数据测量(精准读取厘米刻度)、统计(计算每周生长均值)与图表绘制(制作折线图呈现生长趋势);在语文课程中,鼓励学生撰写格桑花生长观察日记,描述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如幼苗的纤细、花瓣的层次与色彩),锻炼语言表达与细节描写能力;在美术课程中,让学生用绘画(水彩表现花瓣质感)或手工制作(黏土塑造花株形态)的方式呈现格桑花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将科学观察与艺术创作结合。
(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融合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融合需以跨学科理念为指导,突破单一学科教学方法的局限,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与知识点需求,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同时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以“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为知识点创新融合教学方法,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生活中烧水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水为什么会热”的疑问;接着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烧水实验,观察烧杯底部、中部、上部水的受热变化,借助温度计测量不同位置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融入合作学习法,要求小组内分工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最后通过问题引导法,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热传递现象”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 三) 评价体系的跨学科构建
评价体系的跨学科构建需突破单一学科的评价标准,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综合素养等多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客观反映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以“制作省力装置”为知识点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科学学科知识),还评价学生制作省力装置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装置设计理念的阐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在设计、制作、调试装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结果性评价依据学生完成的省力装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定;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构建多维度、跨学科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综合素养。
结语
以跨学科理念指导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既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又能充分发挥两门课程的育人优势,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综合能力、树立正确观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未来,随着跨学科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将更注重内容的精准对接与形式的创新,逐步形成更完善的融合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强 . 浅谈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J]. 启迪 , 2022(4):89-90.
[2] 张淑丽 . 践行跨学科融合 , 有效实现劳动教育 [J]. 好日子 ,2022(15):013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