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五育并举”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模式构建
邱锶滢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钦州 535000
一、引言
在教育现代化转型期间,“五育并举”观念渐渐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高中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承担着改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职能,把“五育并举”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当中,既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下高中语文课堂在执行这一理念的时候依然遭遇不少现实难题,创建起科学高效的执行机制变成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五育并举”与高中语文教育的理论概述
(一)“五育并举”的含义
“五育并举”属于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核心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等诸多领域均得到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德”主要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价值观念的塑造,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塑造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智”则着重于知识传授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借助系统的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文化体系,而且能够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锻炼习惯,从而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美”着眼于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的培养,助力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拓宽精神的空间,“劳”着重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并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二)语文课堂中智育的核心地位
语文教育属于基础学科,它以智育为主导目标,努力改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解读水平以及思维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着重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革新精神,引领他们塑造科学有效的学习办法,进而推动综合素质的全面改善和认识深度的加强。
(三)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隐性融合
体育、虽然美育和劳动教育在高中语文课程体系里没有直接体现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很多间接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借助文学作品中对于体育精神的描写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借助文学作品中对于美学要素的描写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借助写作、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融入“五育并举”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渗透表面化
目前一些教育者在语文教学当中,把德育要素融入课程的时候表现出形式化特点,缺少系统性且深入化的执行方案,尤其在文本解读环节,其道德含义的阐释大多处于表面层次,很难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协同探究,从而使得德育效果被严重削弱。
(二)美育形式单一
高中语文课堂里,美育教育主要围绕文学作品的鉴赏环节展开,教学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当下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容易陷入深入分析文学语言及艺术意蕴的倾向之中,对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培养关注度较低,这样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劳动教育缺失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体系里,劳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课程架构,有关资源的整合开发不够充分,这就造成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不足,参加实践的机会不多,进而影响到劳动素养培育的成果。
四、“五育并举”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模式构建
(一)营造多元教育氛围
高中语文课堂上,“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可以依托情境创设这条重要途径来落实,进而营造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当依照教材内容的特性,设计涵盖历史,生活以及自然等不同层面的情境模式,并把“五育”要素融入其中。在古诗词教学环节里,教师可以凭借历史情境去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切体会古代文化蕴含的深层意义,加深对作品包含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而且,在赏析诗词语言美以及艺术价值的时候,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会得到改善,而在说明文教学当中,则可以营造起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形式,项目式学习为高中语文课程中“五育并举”理念的落实给予了助力,也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要精心规划一些具有挑战性且融合多种学习要素的任务,还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这些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综合起来,拿“传统文化传承”这个综合性项目来说,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去达成多方面的育人目的。当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深入领会某个文化领域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然后依靠创作实践和成果展示来承担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任务,这样的过程有益于改善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自发地去探寻,从而推动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共同发展。经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之后,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特别之处,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达到德育目的。在创作和表现环节里,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创意,把语文知识融合进去做文案写作,演讲表达之类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做到美育功能,项目化学习大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全面评估学生发展
形成多种化的评价体系是做到“五育并举”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里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其核心目的就是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情况,此体系要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等诸多维度,并通过教师评判、学生自己反思以及同伴相互评价等多种手段达成全方位测评的目的,评价内容涉及课堂互动表现、作业完成质量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在课堂参与环节,教师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还要看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则要联系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成果,深刻挖掘作业中体现出的革新潜力和审美价值。实践活动参与度的评判要着重看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之类的实践环节里积极性,主动性和操作能力如何,通过创建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机制,学生就能从很多角度来观察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可以做到同伴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同进步,用多种评价办法,教师就可以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业发展动态和个性化需求,尽早察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改进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
把“五育并举”理念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这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途径,也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并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整理“五育并举”同高中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既表现了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又指出了当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情境化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多种评价手段等具体的执行策略,给推进“五育并举”深度融合给予了可操作的参照依据。未来,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寻更新颖的教学形式,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沐君 .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 [J]. 汉字文化 ,2023(15):103-105.
[2] 贾倩 . 探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1(10):241-242.
[3] 韦国兴 .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求知导刊 ,2024(16):17-19.
课题类型:钦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一般课题(C 类)
课题名称:《“ 五育并举” 引导下高中语文课堂模式探索》编号 :2023C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