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用爱浇灌“温室里弱小的花”

作者

李凤贤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引言: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当有特殊学生在你所带的班里时,说实话,许多老师显得很无奈,既不知道怎么教,更不知道应该教他们什么。怎样让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既不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习,又能学有所收获呢?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互助互爱的班级氛围

特殊需要的儿童身上存在的缺陷,这不仅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有所障碍,在人际沟通上也需要我们关注和帮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就意味着这些孩子要“揭底牌”,我们就得思考如何让普通孩子与特殊孩子和谐相处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他们无法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没有归属感,如何向他们传递爱?所以,融合教育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的融合。

生生之间融合教育的工作必须要前卫。在随班就读的同学进来之前,我们就要与原班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在法律面前,同样是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并且要向原班学生坦白随班就读同学的具体情况,好让他们能提前了解,有助于接纳。

另外,我会不定时针对班上情况,招开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互助互爱,营造深厚的团结协作的班级文化氛围。用文化感染学生,用气氛熏陶心灵。通过这次班会课,孩子们不再欺负他,有个别同学还会赠送小礼物给他。梓宏同学也能与同学一起玩,也就是说,他学会了与人相处。多梦希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经常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总是谴责于他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什么事都要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仁爱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这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让特殊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为他们将来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二、巧用代币奖励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 奖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手段 , 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可以达到激励孩子的良好作用 , 运用得不恰当,因此,会适得其反 , 让孩子形成了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所谓代币奖励法就是指把给学生的奖励结果用假的货币表示,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学生就可以按照之前在承诺获取相应的代币,那么学生可以拿他获得的代币换取他想要的东西。通过这种以“代币”的形式纠正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们更快地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 , 然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奖励在行为的强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融合教育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智障儿童普遍表现为智力低下 , 学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 , 自卑心理严重。尤其是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 , 他们与正常学生的学习差异甚大。随班就读教育方式采用的是小学教学大纲,对特殊儿童不设单独的、特殊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实施教学。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纠正,通过集体授课分层教学才能达到。

分层教学法运用一种怎样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意旨学生各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除了关注学生的智力的不同程度外,也要关注学生性格特点,根据学生能力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阶梯式的教学安排。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有一题“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普通学生除了写词语,说话外,我还要求他们写出来,最少写两句。而特殊学生,我就只要求训练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四、家校结合,共育幼苗

家庭是学生成长温暖的港湾,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以身作则极为重要。

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学会自理和生活是尤为重要的。作为老师,应尽可能的要让家长明白,只是靠我们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教育。据调查资料显示,特殊学生的家长常常会产生三种教育心理偏差:一种是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残疾现实,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年龄小,不懂事。这些家长无视特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育的手段比较强硬,要求严厉,使特殊学生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妨碍他们健康成长。第二种则认为孩子十分不幸,生活上百般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无理取闹,孩子成了“小皇帝”。第三种认为孩子已经残疾了,已经没有希望,任其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不闻不问。因此,特殊学生家长的心态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影响和教师之间的有效配合。

特殊学生家长是随班就读工作中较难控制的因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对方法的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是否配合学校的工作有直接影响随班就读工作的成败。因此学校要经常、主动向家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经常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充分发挥家长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合力。

我们深深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只是这些特殊学生的差异大了一些而已。实施随班就读,对教育工作者是一种考验,也让教师的“爱”更宽广。随班就读是给特殊家庭的一丝希望,给痛苦的父母带来一线生机,让这些“弱小的花”在蔚蓝的晴空下都能同捧阳光,笑容晴朗!

参考文献:

[1] 牛生才 . 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方法探究 [J]. 甘肃教育 ,2018(23):34.

[2] 周步慧 . 提高农村小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策略 [J]. 考试周刊,2017(08):154 .

[3] 樊广权 刘小强 . 浅谈农村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的策略 [J]. 创新教育,2010(07).

[4] 范玉明 . 播撒特殊的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体会点滴 [J]. 吉林教育(综合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