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时选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价值
陈贝阳 黄科峰 周怡 周鹏 方晓熠 常顺利通讯作者
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 湖北襄阳 441100
膝关节属于机体重要承重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作为膝关节重要韧带,连接着股骨以及胫骨,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阻止关节内胫骨向前运动 [1]。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均可能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不仅会影响膝关节平衡能力,导致患者表现为顽固性疼痛,直接威胁着患者机体健康状态以及整体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目前,用于该疾病诊断的措施以影像学技术为主,既往常用 CT,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无创等优势,可以充分显示骨质以及韧带情况,但是准确率比较低,相较而言磁共振成像经全方位、多角度扫描,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有利于更为全面、清晰的呈现膝关节周围及内部结构,准确度以及灵敏度均较高 [2]。为进一步探究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期间的临床价值,本文展开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样本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院诊治时间界定于2024 年1 月-2025 年1 月,筛选入组样本共计80 例,分析其基本信息,其中受检者性别构成比为47(男):33(女);年龄最小、最大数值依次为 25、70 岁,求取均值为( 47.69±3.25 )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7h,平均( 4.53±1.04 )h ;左侧断裂者38 例,右侧断裂者42 例;分析患者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者 46 例,高处坠落引起前交叉韧带断裂者15 例,滑倒及运动致伤者19 例。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入试者年龄均大于18 岁;符合磁共振成像检查指征;入院时主诉为膝关节感觉松弛、局部肿胀疼痛;检查期间依从性良好,意识清晰;诊疗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机体内植入金属器械者,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牙科金属填充物等;磁共振成像检查不耐受者;研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研究纳选对象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前,受检者将耳环、手表、项链等金属物品取下,指导受检者调整为平卧位,确保图像清晰以及准确,于临床诊断期间应用 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医院规定使用的仪器以及专用线圈固定处理,促使患侧膝关节置入表面线圈,髌骨下极置于至表面线圈中心,检查期间叮嘱受检者保持双膝关节伸直。扫描参数设定如下:横轴位 STIR 扫描时 TR、TE 分别设定为 3000ms 、 85ms ;冠状位 FS-PD 扫描时,TR、TE 调整为 2600、 28ms ;矢状位 FS-PD 扫描时 TR : 2600ms ,TE : 35ms ;矢状位 FSE 扫描 T1WI 序列,TR 和 TE 参数分别调整至 570ms 、 15ms ,层厚为 4mm ,序列矩阵为 512×512 ,间距为1mm ,视野大小设定为 16cm ,检查时间为 8min 。检查前交叉韧带的具体形态和位置,检查周围软组织以及液体情况,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其他损伤,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所获影像学图像经影像科医生采取双盲法阅片。
关节镜检查: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后1 周采取关节镜检查,检查入路选择膝关节后内侧以及后外侧,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情况重点观察。
1.4 观察指标
分析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期间的阳性检出率,评估其诊断效能,具体评价指标包含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时应用版本为 SPSS23.0 的统计学软件,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差异经 t 检验结果验证;例数、构成比(n、 % )用于计数资料表述,所用检验措施为 X2 检验,P<0.05 用于表述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比较
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80 例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受检者中检出阳性 68 例,阴性 12 例;磁共振成像检出阳性 65 例,阴性 15 例,所获结果对比未见明显差异 P>0.05 ,如表1。

2.2 诊断效能对比
经分析评估,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期间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中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 81.25% (65/80)、98.31% (58/59)、 58.33% (7/12)。
3 讨论
膝关节属于重要的机体承重结构,滑膜包裹着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滑膜外侧,具有维持关节稳定性以及避免胫骨过伸、前移等一系列作用,因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该部位最容易受损,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3]。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诸多外力作用下引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以及断裂后,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处于受限状态,为此及早诊断、治疗尤为关键。既往,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常应用关节镜进行诊断,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因诊断措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经手术入路在关节中插入关节镜,患者在检查期间承受较大的痛苦感,且费用较高,在临床应用期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采取更为经济、准确的诊断措施。
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期间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和关节镜相比一致性较高,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居于较高水平,分析原因如下:MRI 属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措施,具有高软组织对比、高分辨率、多切面成像等诸多特点,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期间清晰显示断裂范围、膝关节病理变化以及侧副韧带损伤等情况,属于该创伤类型诊断的新途径。不仅如此,磁共振成像可以随意展开多角度扫描,灵敏检测到组织成分中的水含量变化情况,对于前交叉韧带纤维束完整度准确辨别,观察到前交叉韧带断裂微小细节,自不同视觉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情况分析评估,优化软组织对比度,促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周围组织界限更为清晰,对于毗邻结构有效区分,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4]。
综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时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较高准确性,在断裂程度临床评估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照依据,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阳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5,31(08):142-144.
[2] 于慧丽 . 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 [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5,34(03):479-481.
[3] 李梅莲 , 吴居蛟 , 许春媚 .3.0T MR3D-FIESTA-C 序列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外医药研究 ,2024,3(32):154-156.
[4] 梁继华 , 梁小瑜 . 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准确率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6(2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