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陈松斌
上海市青浦区凤溪小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无法体现小学生学习情况和全面发展。所以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构建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不全面
当前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体育和运动成绩的考核,例如跳远、跑步的成绩等方面,忽略了健康知识的学习、体育品德的发展、体育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评价内容上体现不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上综合全面性。评价标准上,忽略学生的个性,评价“一刀切”,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要,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评价方法单一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学生期末检测或者阶段检测为主,没有形成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过程评价,缺少对学生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的评价。此外,评价方式主要是定量式的,没有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情感态度、小组协作精神等定性评价的考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综合表现。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1. 优化评价内容
新课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内容要全面,要能够包括运动能力评价、健康行为评价、体育品德评价、健康知识评价等多个方面,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评价内容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构建分层评价,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满足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需求。
比如,老师在进行评价内容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年级以及自身能力水平来进行分层。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着重进行基本的跑动技能、跳跃技能等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健康饮食等知识的了解,体育锻炼时能否遵守基本体育纪律。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则加大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评价,比如:能否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体育品德等,这样分层评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属于自己的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丰富评价方法
增加过程评价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课堂观察、学习日记、运动日记等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进步程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进步过程得以真实显现,增加定量评价、增加定性评价,以问卷法、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评价学生情感体验、团结协作等,使评价立体化、客观化。
例如,在体育课上,通过记录体育课活动,观察学生小组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他人等,通过体育活动运动日记,记录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取得的进步,定期查看,评价打分,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和满意程度,结合定量化的运动技能测试的成绩对学情的评价。例如,在一次篮球教学活动中,不仅记录学生投篮运动的命中率,在小组比赛活动中,通过小组活动记录学生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 拓展评价主体
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另外一个创新之处。通过让学生、家长、同伴评价教学质量,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完整性。并且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与反馈,将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学,为教师教学整改提供依据,有助于教学改进。
例如,让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对自身学习以及自身行为进行检查。邀请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例如,教师让学生在学期末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写自己在体育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让学生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教师根据评价的内容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学生体育课中存在学生之间团结合作问题,进行学生合作性体育游戏的加强教学。
结束语: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体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现阶段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内容的完善,评价形式的丰富,评价主体的扩大,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情况,提升教学质量,相信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手段的提升,会进一步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服务于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代心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D]. 西安体育学院 ,2023.
[2] 沈东琴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J]. 教师 ,2025,(0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