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博物馆如何在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担当新使命
袁娟
重庆市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 重庆 402660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迎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让青少年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工作。博物馆主要是向民众展示一些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的文化或文物,可以让青少年通过通过观察历史的艰辛历程,体会民族复兴之路的不易,从而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博物馆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通过较为系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中国传统的认同感,更能推动民众爱国情感的升华。因此,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变得更具有时代意义。
一、博物馆在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的定位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其主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几千年来从未改变。在推动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博物馆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从“老者”成为通古博今的“智者”,以历史的厚重和智慧谆谆善诱当代的青少年。
(一)以文物展陈体现历史纵横,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
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首个重要意义就是提升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是对群众免费开放的,是非盈利的机构,目的就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参与进来,更愿意主动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广大青少年在参观陈列在博物馆中那些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历史文物时,不仅能了解到更多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的历史人物,还能够被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伟大的人物感染,让他们从心底觉得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体会到文物展现出的深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常被青少年忽略的民族自豪感,提振人民的自信心。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可以促进城市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以文物讲解串联历史进程,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博物馆讲解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对文物和历史文化的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参观者探索文物背后的精神因素,同时还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讲解态度,善于采用辩证思维对每件展品进行全面的解读。帮助参观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使得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历史使命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个人都十分重要。所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必不可少。博物馆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最终实现社会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以校馆合作为助推,培养造就可担重任的未来接班人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都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个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培养。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学校可以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结合,推动学生更好地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与博物馆结合开展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观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印记,更能达到以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新时代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存在的困境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博物馆里的展品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于历史的认知,通过学习博物馆展品的相关知识,达到学习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的。但是考虑到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没有开设博物馆,或者是博物馆建设场地过小,展品过少或者没有实际的参考学习意义,这会导致很多群众不愿意去进行博物馆的参观。同时 , 很多博物馆没有对相关的历史讲解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他们就无法从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完成对文物的讲解,更不能做到带领青少年体会背后的高尚精神,达不到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使得博物馆不能充分发挥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再者 , 很多博物馆没有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展开创新性的教育建设,还是局限于通过图片讲解历史故事,多数参观者无法真正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因素,自然达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在新时代新使命背景下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策略
(一)文物展陈要体现时代性
众所周知,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类别繁多,涵盖各地区及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的精神特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黄金阶段,因此我们应积极编制既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又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的博物馆展品展陈体系。在展陈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教材,筛选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实物展示资源,并寻找与课程核心知识点高度契合的文博素材,从而有效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深刻含义。此外,为了深化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应系统性地挖掘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博资源,促使他们在历史文物中找寻方向,不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文物讲解要贴合爱国主义精神
博物馆相关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展品的质量,保证展品的完整性以及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贴合性,讲解人员要经过专业性的培训,对展品本身及它的历史背景足够了解,能够按照科学、严谨、有规律的原则进行相关的讲解教育,以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更加深入体会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同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展品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要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素养。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讲解才会有更多的情感引入,无形中增加了内容的感染力,更容易达到同化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三)注重用现代技术“复活”文物
传统的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固化、老旧的感受。一般是采用图片进展直白性的讲解。在整个讲解与倾听过程中很少有交流互动和情感引入。这样的博物馆氛围容易让学生丧失主动探索了解的兴趣,不利于展品背后高尚精神的探索学习。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博物馆同样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革新自身发展路径。同时,需将保存方式与科技手段深度融合,借助尖端技术实现文物的妥善保护,这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重视,更凸显出民族自信心的深厚底蕴。同时,基层讲解员应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授课,借助播放文物历史背景的视频资料,帮助他们深化对历史的认知,并更深刻地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通过引入多维可视化技术,能够直观呈现立体展品的结构与制作工艺,进而深入探究其生产背景及技术细节,最终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标。
(四)注重用现代方式“邂逅”文物
考虑到很多学校属于全封闭式学校,学生很难有机会走出去参观博物馆。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优势,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走进校园进行文物图片展览,通过云端进行文物视频讲解,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接触到传统历史文化,有更多学习民族精神的机会。同时,可以举办与文物相关的节庆活动,用现代方式与历史文物来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寓教于乐、喜闻乐见。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爱国主义应是他们成长的底色,积极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采用互联网 + 等多种现代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更快形成,从而达到提振他们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若谷, 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研究[D]. 复旦大学 ,2014.
[2] 荆学春 . 浅议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如何发挥“主阵地”作用 [J]. 中国地名 ,2019,(11):40.
[3] 杨红彬 , 博物馆研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J]. 文化产业 ,2019,(22):61-62,
[4] 桑颖 ,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意义 [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