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化利用与传承
张艳玲 于忻鹭 殷宇翔 张雪莹 王金革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路径
(一)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学校应积极引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方式进行创新。例如,使用 VR和 AR 等技术打造红色文化的虚拟展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更进一步地感受革命场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井冈山的茅坪村、延安窑洞等场景,让学生“走入”其中,甚至近距离感受当年的会议,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代入感。另外,可将红色文化作为主题,进行纪录片、动画和短视频的制作,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进而获得学生的关注。当前大部分学生呈现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对此可将收集完整的红色故事改编创作为动漫短片,将革命历程通过简洁的语言及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在新媒体平台中推送,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 [1]。此外,可将红色文化作为主题,开发相关教育 APP,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育平台中随时随地地学习和互动,在 APP 中开发出红色歌曲欣赏、知识问答以及革命任务介绍等板块,学生可随时进行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有利于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便捷性和效果。
(二)推动思政课程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
高校应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即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入,应根据课程的相关章节,合理地选择红色文化案例详细讲解。例如教师将“半条被子”的故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点讲解“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突出老百姓与红军战士之间的情谊,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友善的意义。在开展《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课程时,应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各个资源的历史背景,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乐观主义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长征事迹的故事讲述出来。红色文化资源在与教学方法融合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2]。例如,课堂中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模拟“重走长征路”,将学生分组后分别扮演地方群众、红军战士等角色,打造长征中的关键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评价的融合过程中,可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情况纳入评价体系,教师可对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进行测试结合相关结果进行评价。提高红色文化内容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促使学生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
(三)开展多样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认知来源于实践,也发展于实践,在实现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拓活化利用的途径。高校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组织学生研学旅行,提前设计路线,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老区,近距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其魅力。研学期间,为学生安排专业讲解员对各种红色文化细致讲解,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研学日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宣传红色文化。高校开展各类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文化节、演讲比赛等,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认同感。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策略
(一)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和创新
高校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因此在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红色文化加强研究。其目的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分析其时代价值,收集红色故事、红色文献并组织研究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形成完善的研究报告,获取研究成果。例如,收集地方革命史料,详细整理后进行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的编撰,使红色文化的传承获得有效的支撑 [3]。另外,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及要求,完成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突出其时代内涵。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并与红色精神相结合,以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当下努力奋斗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解读红色文化时,可尝试使用现代语言及表达方式,使其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更加契合,从而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此外,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重视,积极组建相关研究团队,强化与研究机构及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红色文化研究课题的申报,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的研究。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阵地的建设
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是保障健康传承的重要基础。高校可加大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主题广场和红色文化展馆,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时刻熏陶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建设红色文化展馆时,可将其划分为多个部分,如红色精神传承厅、革命历程厅和革命人物介绍厅等,通过图片展示、陈列实物和多媒体等方式,将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档案馆和图书馆,完成红色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库,除了图片和图书形式外,资料库中还要包含视频和音频资料,在校园网中呈现资料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能够在校园网内阅读和下载红色文化资料 [4]。同时,高校与革命纪念馆、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同完成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基地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也可邀请教育基地的专家在校举办红色文化讲座,使红色教育的空间得到良好的拓展,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更加顺利。
(三)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培育红色文化传承者
明确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对此高校应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一批传承红色文化的人才。高校可建立红色文化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例如,建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定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研究论文的撰写,展示研究成果 [5]。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红色文化产品,如红色主题歌曲创作、红色文化动画创作等,学生可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创新能力,还能够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结语: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传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应加强重视,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利用和传承策略不断创新,在思政教学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 薛羽墨, 荆敏.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J]. 黑龙江画报 , 2024, (24): 105-107.
[2] 吴海松 . 课程思政视角下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J].时代报告 , 2024, (12): 79-81.
[3] 刘力贺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J]. 辽宁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4, (06): 37-39.